新年第一周——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堅持寫了大半年的《陳小希上學記》,不知道多少個開頭是從深深的歉意開始的,這些歉意的背后都是對孩子成長的深深虧欠。身著這身制服,選擇了這個職業,雖然做好了犧牲奉獻的準備,但真正面對孩子切切的挽留和稚嫩的叮嚀,那種疼的感覺深入心扉。開學的忙碌,讓這一周的記錄又一次在歉意中姍姍來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學期開學,老師會提前一天找幾個家長去打掃衛生、分發新書,抱著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的思想,我也打腫臉充胖子式地報名參加了。在開學前一周,我們就進入緊張忙碌的補作業階段,但假期的各種任務直到開學那天的早晨還在趕著做。等慢吞吞的小家伙把作業做完,我趕到學校的時候,其他班委家長已經把衛生都做完了,書也已經擺在了桌子上,那個尷尬啊,好歹還是搶著倒了一點垃圾。

當時心里想的就是這個小蝸牛為啥不能快點呢?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作業,我不就可以不用等她耽誤時間了嗎?但回過頭來反思,發現其實孩子的問題真的是根子在家長身上。我自己就有時間觀念不是很強的毛病,有點“天秤座”的固執,就是想把手頭的事情做完再去,所以時常會晚個幾分鐘。平時也沒有太大感覺,但這次寒假作業最后的忙亂,著實給我提了個醒,要帶好孩子,首先要在自己身上下足功夫。孩子犯了錯教訓甚至懲罰孩子差不多是每個家長的思維定勢,我們卻很少再問一個“是不是我影響ta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新學期第一天上課,每個班邀請了兩個孩子家長隨堂聽課,然后中午和孩子們一起共進午餐。我又一次把臉打腫了,報名參加了。同樣,沒有懸念的是,開學忙得像個陀螺的我,依然沒有時間去。只能把這次“難得”的機會讓給了曉媽,其實曉媽也很忙,可是在我的威逼利誘和循循善誘下,還是極不情愿地去了。當然,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做了自然有收獲,而且有時候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曉媽去了一上午,中途和班里的孩子互動,感受了孩子們的熱情和大方,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付出。最興奮的是曉丫頭,開心得像個小喜鵲,因為自己的媽媽走進了課堂,和她還有她的同學們一起上課、一起聊天。從老師發的照片上,我能真切感受到她那種由內而外、抑制不住的愉快笑臉,分明有激動還有些許驕傲。中午曉媽和孩子一起吃了好吃的午餐,這也讓曉丫頭很開心,因為她說“學校的飯菜可好吃了,要是媽媽也能吃到就好了”——小小的愿望實現了。

本來被我“倒逼”去學校的曉媽一身的不樂意,回來后卻沒有了抱怨,我想她看到曉丫頭的激動和開心,所有的不快該都化作了慶幸和值得。記得某個“名人”對著自己幼小的孩子說過“第一次做父母,請多關照!”作為父母我們又何嘗不是在陪著孩子上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我是一個不善言辭和表達的人,但為了能夠走近孩子的校園生活,逼著自己去改變,比在工作中和領導面前都要積極主動。每一次參與于我而言都是挑戰,但每一次挑戰都能收獲不一樣的體驗和曉丫頭的信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從上學期期末考試后,我對曉丫頭的數學一直不放心,但試了不少辦法,都不太奏效,那個“喜歡問問題的小苗苗”,最近也提不起她的興趣了。本來想著寒假期間帶著她把“學而思”的教材看看,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不能成功把數學講到引她入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下載了“學而思”網校,讓她試聽了一次課,“看手機”+“看動畫”+“玩游戲”,這樣的組合成功把曉丫頭定在了屏幕前,45分鐘的試聽,目不轉睛,看來還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啊?!按輾垺焙⒆泳偷每俊皩W而思”!

假期我自己認真研讀了邏輯學的書,除了知識的收獲外,意外發現了“題海戰術”的理論依據。話說,邏輯學和數學都是思維的科學,反復訓練是最有效的辦法。好吧,罵了多少年的數學老師,今天可以平反了。但知道了也沒辦法,一年級上學期10以內的加減法,曉丫頭基本靠手指幫忙的。我就擔心她,下學期20以內加減法,是不是得脫了鞋子才能算出來。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學而思網?!崩锩嬗袀€口算闖關的小游戲,我就試著帶她玩,5以內的加減法,90秒竟然只能達到16題,慢到沒有朋友。

越是慢越怕催,真是“越催越慢,在催熄火”。沒辦法我開始自己試著闖關,拿著手機練了一個小時,前五關都是三顆星,一邊做一邊吆喝。這下曉丫頭坐不住了,跟著我一起挑戰,18題、20題、32題、42題……一次次戰勝自己,一個晚上我大致估計了一下,大約做了300題,這是前所未有的記錄!看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要玩游戲”。其實,在闖關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到了三個數的連加連減,反應速度挺慢的,為了收獲她這個“小粉絲”,上班不忙的時候我就對著手機練,回來告訴她我的新記錄,然后激發她的斗志,截止目前效果非常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開學季,網上開始曬陪娃做作業的奔潰,我常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學習對她本來就不適應,有些知識還不太容易學懂,加上自己最信任、最親近的父母,突然變成不可理喻的“獅子”,小小的心靈該是怎樣的煎熬。于我們而言,陪娃學習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學習,而且父母的學習對于孩子來說,除了以身作則的示范,還是更高層面的引領,比如更加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有時就需要父母身臨其境的換位思考才能幫助孩子發現。

借用羅胖的廣告詞: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聲明:本文沒有給“學而思”做廣告的意思,本人按規矩交的學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