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燕
抗壓力一書是典型的日式心理學。日式心理學都有一種禪學的影子,對中國人最耳熟能詳?shù)哪^于森田正馬的“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通過讓患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按照患者的癥狀和體會使之體驗順從自然,無疑與禪宗的明心見性相似,因此森田療法也稱為禪療法。
久世浩司的抗壓力一書,多次提到“從痛苦中汲取智慧”,“修羅場中收獲成長”等理論,說明作者也和大多數(shù)日本人一樣深受禪宗的影響。抗壓力一書提到,所謂職場中的精英,必須耐得住精神上的高壓,具有情感上的自律性,這很像佛教中對苦行僧的要求。
禪宗對于一般人而言需要用一生去參透,而抗壓力一書卻用淺顯的道理,加上日式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引導我們走向禪宗的終極形態(tài)“一念無明”,幫助我們更好的對抗人生中的苦難。
本書把提高抗壓力的要素分為七點:擺脫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馴服無用的“思維定勢犬”、科學培養(yǎng)“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發(fā)揮自我優(yōu)勢、建立心靈后盾、常懷感恩之心和從痛苦中汲取智慧。
以下是結合書中內(nèi)容的拆書筆記。
一、與其“隨心所欲”,不如“勉強自己”
人生苦難重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我們有太多的借口,抗壓力一書指出,要從“借口時代”轉向“抗壓時代”。文中指出,我們用了太多“不要勉強自己”這樣的理由來逃避挑戰(zhàn)和困難。我們國人總喜歡說“盡力就好”,但實際上,我們也發(fā)現(xiàn),“盡力就好”的結果往往是放棄和失敗。有時候我們必須勉強自己一下,就像鳳凰需要飛向火焰,然后在灰燼中重生。
前一陣子,網(wǎng)絡上流行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段子,引發(fā)了一股辭職旅行潮,然而辭職潮還沒有退掉。寫這句話的女教師卻并沒有去旅行而是選擇了嫁人,她在網(wǎng)絡上重新定義了世界,她說“我的先生就是我的世界。”
這無疑打了眾多辭職網(wǎng)友的臉。在如今壓力倍增的今天,與其逃避壓力般的“去看看世界”,不如靜下心來想想如何面對你所處的這個世界。換句話說,與其學會“逃避壓力”不如學會“對抗壓力”。
二、從痛苦中汲取智慧
抗壓力一書中提出了一種PTG現(xiàn)象,即個體在體驗過精神痛苦之后獲得自我成長的過程。英國學者很早就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的失敗體驗會對人有兩種影響:一是擊垮一個人的信心,二是引發(fā)一個人內(nèi)在改變的潛力。據(jù)學者研究,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做到逆境中成長,絕大多數(shù)人在壓力到達閾值時容易精神失控。
為了防止出現(xiàn)精神崩潰現(xiàn)象,我們在面對痛苦時,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壓力和風險的措施。比如我們失敗后,家人和朋友會說:“沒關系的,這不是你的錯!”;在考試失敗或者求職被拒后,我們更傾向于把責任歸給社會的不公。我們?yōu)槭裁催@么做呢?因為這能有效地降低失敗后的痛苦。
但結合了抗壓力一書的理論后,我建議我們不應當輕易降低壓力來保持精神不垮。因為經(jīng)歷了PTG后,人的成長是巨大的,幾乎可以說是煥然一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適當?shù)囊龑В屓嗽谥卮笫∶鎸Τ霈F(xiàn)PTG而不是精神崩潰。其實說精神崩潰有一些夸張,我們往往只是在家頹廢一段時間后,還是能投入正常工作。所以,崩潰是暫時的,進步卻是永遠的。更何況,面對這個世界的痛苦,我們躲的過一時,躲不過一世。因此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旅途里冒著精神崩潰的風險通過PTG來獲得人生成長。
在痛苦中成長,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一門重要課程。
三、建立心靈后盾
抗壓力一書作者通過對沖繩島老人的長壽之謎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長壽最大的秘訣還是在于“與家人在一起”和“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無獨有偶,美國的學者也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單身者要比正常人少大約十年的壽命(不要嚇單身狗好嗎?)。實際上,不少心理學研究都表明,人長時間陷入孤獨的話,大腦會發(fā)出一種信號命令身體死亡,因為你的大腦覺得你“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本書很好的從很多方面幫助我們提升親密感,消除孤獨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后盾。正如作者一直強調(diào)的“彈性肌肉”理論一樣,有了后盾的時候,遇到麻煩可以有精神注入,可以有人一起商量解決問題之道。最重要的,學會依賴別人也是這個社會成長的關鍵一課。
抗壓力一書在建立心靈后盾一章中也提到了“最重要的五個人”理論,即當他們有要求時,你會放下自己手頭的事來幫助他們。與之相對的是,當他們有麻煩時,你也需要放下手上的事情去幫助他們。
這種對等的互助關系是我們?nèi)松袑氋F的財富,許多人終此一生也沒有找到這五個人。已經(jīng)年近三十的我,已經(jīng)找到了四個:父母、大學死黨、一起支教的H老師。我深深體會到,當這樣的人在你人生多一個時,你所收獲的幸福感往往是翻倍的。這也是日本動漫和電視劇中所強調(diào)的“羈絆”吧!
四、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自我效能感”
《抗壓力》一書作者久世浩司作為日本積極心理學學校校長。自然不能不提到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根據(jù)班杜拉的觀點,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以提升與發(fā)展人類潛能與幸福感為目標,故應打破關注“失敗、問題、障礙”的消極舊模式。激發(fā)一顆積極有力的心的過程,就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所以與其對個體弱點進行修補,不如對個體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
抗壓力一書提到,一個人認知能力不同,但他們都渴望在群體中得到認可。當某方面的優(yōu)點和能力能得到他人的贊許或是被以某種形式公之于眾時,他們會感到無比快樂和滿意,自信心得以增強。
“用你最大的力量,去飛翔吧”,這句話便是自我效能感能帶給我們的優(yōu)勢。
空山鳥語里說,有一種最特別的鳥,它是百鳥之首,但是在它的生命之路上,必須要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毀滅,當它歷經(jīng)磨難奮力沖破死亡的絕境,它將獲得新生。
這樣的鳥便是鳳凰,而抗壓力一書教會我們的便是鳳凰涅槃之路。讓我們帶著《抗壓力》一書中教會我們的七個技巧,向2020發(fā)起沖鋒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