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源于內心,植根于選擇。
中學時以為考上大學就輕松了,上大學時以為工作以后就自由了,談戀愛時以為結婚以后就幸福了,等到達到目標以后才發現生活并沒有變得輕松快樂。心理學的研究證明“40%的幸福感來源于我們的選擇”。
前段時間開車帶寶寶出去玩,由于是新手技術不太好,車輛轉彎的時候撞到石頭上。事情發生之后,我選擇修車,怎樣修,去哪里修,什么時候修,這都是我自己可掌控的。車子撞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我并沒有因此很不開心,出現問題沒有必要去抱怨,誰也不是存心把事情搞砸的,所以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的生活我做主。最近我選擇加入一個社群,跟一群目標相識的人一起共同剽悍成長。我知道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知道”上面,而不去進一步去實踐完成每天的感悟輸出,不參與群里面的話題討論,我想這不能達到我想要的幸福。
現在,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很累,每天奔波于家和公司這兩點之間,有著做不完的工作,還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我覺得累恰恰是幸福的表現。如果你沒有工作,沒有柴米油鹽,甚至沒有居所,確實不會再辛苦,但是這樣的生活你想要嗎。所以,不是你不幸福,而是你不去努力感知幸福。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我們總是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實際自己也正在被別人所羨慕和仰望。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有的時候,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你家離公司很近,每天上下班只需要花15分鐘。可別的同事坐公司班車就需要1個多小時,下了班車還要倒地鐵和公交車才能到家。當你吃完晚飯悠閑的帶著寶寶看夕陽日落的時候,別人還在擁擠的地鐵里呢?
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一個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美滿的未來。
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