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十月份,總算快到頭了。現在,距離十一月份還差三個小時的時間,我打開每天記錄的晚間日志,寫下這些點滴回顧。
001
變革公式:不滿感×愿景×下一步行動>阻力。但我們想改變的時候,需要滿足以上公式,才能成功,這是從古典的專欄里面學到的一點。對現實不滿,才會想著改變,要變得怎樣?需要有參照或者具體的愿景,關鍵還是在于下一步行動。當這三者的合力大于阻力的時候,自然能夠變得更好。
002
從理財課程中學到,精力和時間是最好的資源,多做一些投資回報率大的事情。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日常中的行為,例如與人爭吵、感到憤怒、悲傷消極等等,都是極其浪費自己時間和精力的,盡量減少。多做有益身心、向牛人學習、培養興趣等有所回報的事情。
003
朋友圈逐漸成為一種建立個人品牌的方式。需要好好經營,少抱怨,多分享。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建立明顯的標簽。同時,對待別人的朋友圈,點贊,評論以鼓勵為主,給予他人支持。
004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你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美國作家弗格森說過這樣一句話,“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反過來思考,我們成長的路上,別人始終只能陪伴某一段路,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去努力和拼搏。
005
你注重培養自己的技能,自然就會有需要的地方。學生請教制作PPT的方法,同事讓我幫忙下載視頻,主任讓我幫忙制作PPT,行動營小伙伴問我如何制作表單,問我關于時間管理的問題等等,逐漸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利用自己的特長為他人提供方便,利己利他。
006
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結束行動營三期的閱讀官,開始行動營四期的指導員,體會不同的身份,體驗不同的感覺;在千聊進行題為《鏈接牛人都不會,你還想成功》的分享,有三百多人次的學習,是第一次嘗試;新加入一個故事群,每周說一個故事,新接觸了荔枝FM的音頻錄制,找到新的感覺;這次的復盤,用清單體,也是一種嘗試。
007
深刻理解“應然”和“實然”之間的區別。清楚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努力改變那些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而不要對自己不可控的事情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斷調整自己的信念,讓它符合真實的世界,而不是反過來,認為真實世界應該符合自己的信念。
008
要記著,利他,是建立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礎上。一方面提醒自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要牢記,盲目地幫助別人,未必是好事。別人的請求,要視自己的規劃進行適當調整,如果打亂自己的計劃,考慮是否值得。
009
最好的休息方式,未必是睡覺。有時候,工作了一段時間,會感覺疲勞,想著去睡一覺,結果,一睡就很難起來,一下子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對于腦力活動者而言,放松腦袋的方式,不只是睡覺一種方式,嘗試過冥想,或者放空自己,往往十多分鐘,就可以很快恢復精神。相反,刷朋友圈,看頭條,才是耗費心神的。
010
有痛苦,才有進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錯,但是一旦想要在興趣方面有所突破的話,必須下功夫,本身,這就是一個突破舒適圈的必經之路,但這往往是不好受的。例如寫作,沒有絞盡腦汁的構思、枯燥的碼字、頻繁的修改,怎么能有突破?
011
從經典電影中感悟人生。《燃情歲月》告訴我們:有些人能夠清楚地聽見來自心靈的聲音,他們依著那聲音作息,這種人最終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美麗人生》給我提示,“美麗的人生”可以由自己創造。
012
專注地做事,也需要對自己的目標進行斷舍離。嘗試過番茄工作法,體會到了其對提高效率幫助之大。而看回自己月初定下的各個目標,閱讀、跑步、鍛煉、寫作、自媒體等等,各項指標均未達到及格線。這個月多了一些額外的工作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或許是自己的精力過于分散,難以達到提升效能。下個月,考慮適當斷舍離,選擇最重要的三件事專注完成。
期待十一月份,與更優秀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