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晨讀感悟:化解沖突,從覺醒開始

醫生辦公室,醫生們正忙得團團轉。

此時,一母親氣沖沖地沖進大門,質問正在忙碌的醫生:請問楊XX醫生在嗎?

醫生答:不在。他不在這里。

問:你不是說這里不是醫生辦公室嗎?門牌上明明寫著醫生辦公室呀!你害得我到處找,浪費了好多時間,你知道嗎?

答:這里是丙組辦公室,不是大辦公室。他不在這里,你去其他地方問問。

問:這里明明寫著是醫生辦公室啊,難道不是嗎?你為啥說這里不是醫生辦公室?

答:對不起,我說錯了。

見醫生這般道歉,那位母親才肯罷休。態度緩和后,她客氣地詢問另一個醫生,去大辦公室該怎么走。

那位母親走后,醫生很委屈地說,這一天忙得,是自己沒有說對。埋頭,繼續工作了。

生活中這樣的沖突,比比皆是。醫患矛盾、夫妻沖突、親子關系、兄弟反目,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可能釀成大鍋。當事雙方往往情緒激動,彼此氣焰旺盛,經常是互不相讓,最后事態升級,后果不堪設想。

《解決沖突的關鍵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溝通》分享的三個精華與《非暴力溝通》中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比較一致。都是看見彼此的情緒,查找情緒背后的需求,基于解決問題。

我們用動物腦形容正在生氣的人,不理智,不冷靜,一瞬間就要爆炸一樣。而此時,如果有覺察的意識,承認彼此的情緒,承認沖突分歧的本身,問題就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如上例,患者因獲得錯誤信息沒有找到醫生,浪費了時間,很生氣。她生氣是她的被尊重被幫助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同時,醫生正在忙碌接收新的病人,為突然的干擾打斷也很生氣。她希望有個安靜的環境工作,不被打斷。此時,彼此發生了語言的沖突,彼此都有沒有滿足的需求。此時,醫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覺察到患者的生氣及背后的需求,她真誠地道歉,為自己的安靜的需要獲得了機會。同時,患者看對方道歉了,自己得到了理解和尊重,有了臺階下,態度立馬緩和,立即尋求新的幫助以找到醫生。一件小事,看起來是口角之爭,卻是人際溝通的大事。

當我們生氣時,深呼吸一下,問問自己有啥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該怎么做才可以幫到自己。有了覺醒,學習了處理沖突的訣竅,輕松搞定人際關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