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過了那個百米長的大卡車之后,他感到一些興奮。
他感到興奮并不是因為他超過了某個“人”。而是他的情緒能被喚起--他為自己能感到興奮而興奮。
不過轉眼,他就平靜了。話說回來,在這個仿生學、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相互融合的時代,誰都不能百分之百確定自己是真正的人。
在這個時代他們搜尋一切成之為人的證據。這是他剛才興奮的原因。就在不久前,情緒被認為是完美的人類檢驗標簽。但是它過于簡單的我識別方式和易于模仿的性質讓這種標簽轉瞬即逝。比“能隨機利用任何詞語造句”這個標簽消失得更快,當然比“品嘗難吃的食物并說難吃”這個標簽持續的要久。結果當然是可以預期的,情緒只能靠動作和表情來確認。當表情和動作等同于情緒之后,一切都更加混亂。非人們通過快速的面部表情學習系統讓他們自己都誤以為自己的人類身份,而真正的人類參加各種表演班來獲得情緒表達能力避免自我懷疑(有趣的是表演班的老師們都是機器人)。
這段時期,唯一的變化是一切和情感有感的產品都變得重新流行了--電影、音樂、平面藝術。而享受著這些熱捧的都已經不是人類。在任何領域,誰能敵得過智能呢?
曾經人類還堅守著藝術這塊人類之后的孤島。而當“蒙克1號”用九千九百九十九億粒灰塵創造的我畫作在完成之時被它自己一口氣吹毀的時候藝術的我孤島也被占領了。人類快速的接受了這一切,并享受著來自“羅斯克100號”、“馬蒂斯0號”“莫納吉8號”創造的驚奇的藝術。他們為藝術而生卻絲毫不用為“我是否為人”的問題所困擾。
而諸如正在騎行的大多人“人”而言,沒有一刻不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當然,當世界所有的價值都不用人類來創造之后,“成為人”成了唯一有價值的東西。
“生命在于運動”為大家帶來了新的標簽,指明了一切問題的答案。而且它還是出自于一名“偉人”之口。
大家開始拋棄情緒那一套追求單純的運動了。
如果吉尼斯世界紀錄好存在的話(當然它已經消失很久了,因為甚至沒辦法確定申報者的人類身份),這段時期將是更新最頻繁的時期。
一個連續奔跑了8年零一小時的“人”面帶微笑的倒在了跑步機上。
一個連續喝了十車廂可樂的“人”邊打嗝變宣稱自己是真正的人類。
一個人在拔掉了自己最后一根毛發之后哭泣著告訴大家千萬不要選擇拔自己毛發這個運動,它是有限的!
所幸,他選擇的是騎車。不然,我將講述的可能是一個不停拔自己毛發的“人”的故事。
下面是他在路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