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8

關于“認知”你了解多少?

當我開始習慣看書的時候,我一開始選擇的書都是跟經濟學有關的。正如薛兆豐所說:經濟學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是他可以影響改變世界的人。不少人都覺的在學術界一個經濟學帝國正在形成,因為它已經滲透進法律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一系列的學科中去。

然而卻有這么一個規律:甚少有經濟學家可以通過預測市場來發家致富的,與此相反一些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因為預測錯了市場而差點傾家蕩產。這是為什么?

原因就在于這些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圈,不知道自己最擅長的區域在哪里,這些區域的界限又在何處?

經濟學家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往往是很冷漠的。因為他們是最崇尚理性的,連經濟學最基礎最原始的假設:每一個都是理性人。他們擅長于根據已有的歷史數據歸納規律,他們擅長于根據人們的行為提出一個模型。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它只有一個大的趨勢。市場的非預測性在于任何一個未知的信息都可能導致其巨大波動。經濟學家只擅長利用已知的去預測未知的;而他們不能夠提前知道能夠改變市場的信息,即他們在用未知預測未知,結果很顯然——失敗。

我們總是不能夠確定自己能力圈的范圍,什么是能力圈?就是在這個區域你比90%的人做的都強。

人的認知分為四個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都處于前兩個境界,在度過一段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時期,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學習知識和看待世界。

然而,如果我們不能準確的知道自己能力圈的界限,我們會錯誤地運用我們的知識。相當于在在錯誤的方向上使用了正確的方式,或者是在正確的方向上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前者使我們錯上加錯,后者使我們事倍功半。

一般人想要達到認知的第四重境界非常難,如同李世石在大戰Alpho Go的第四局所來的“神之一手”就是其在圍棋界限內的“不知道自己知道”。

如果我們想要持續的擴大自己的能力圈,那必須使用刻意練習去逼迫自己不斷地優化自己的能力。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到“不知道自己知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