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拿到了心儀的offer,500強,業務不涉及中國,一年32天年假,工資在本土我這個年紀的白人里都算中上的,老板德國人,面試結束后就親自開車送我到地鐵站,并祝我有positive feedback,在面試時候就出柜了,大家并無任何異樣,就像知道我是左撇子一樣
背景:剛過來荷蘭,不認識啥人,英語流利,不會荷蘭語,找工作小半年期間都在花國內積蓄,男友剛好也失業中,還要還每個月1000+的房貸,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估計就keep不住房子了,雖然我在國內是top500工作的,但也有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力感,再加上每周要上兩次語言班,剛來時候的自信被打擊的成渣,最真實想法就是“先找家和中國有關的工作再騎驢找馬吧”
第一家面的是附近的中餐館,老板是香港移民二代,想招長工waiter,沒經驗不要緊,每周工作30小時,前三個月試用期,不能拿小費,薪水就壓著最低的給(11.5歐稅前,沒記錯的話)但關鍵是,我每個月工作120小時,老板就給政府報20小時的稅!!什么意思?就是你的各種保險養老金的基數都按20小時來,說白了就是偷稅漏稅,而且被政府查到,我會有被遣返風險!老板還是土生土長的移民二代,膽大嗎?我堅持稅要按實際工作時間報,老板哼哼唧唧的答應了,說要和財務商量下,工資要調整,那時候正是過年期間,發短信問什么時候能答復,回曰“還在算”,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呵呵,他店里有個福建小姑娘跟家人過來的,做了一年了吧,不知道是否也是這個待遇
第二個面試是本土一家大公司,HR是華人,通過獵頭找到我的,說他們很appreciate我的中國工作經驗,面試前我特別check了那個HR的LinkedIn,發現她還在北京工作過三年,面試過程很順利,自我感覺很好,但讓我有點奇怪的是,那個HR從頭到尾,有種arrogant的感覺,一直到面試結束一句中文都不和我說,我不知道她內心的想法,只知道她有中國accent,只知道最后他們以“另一個candidate有歐洲工作經驗”拒了我,再一次呵呵,我簡歷上白紙黑字寫明了沒在歐洲工作過,那叫我來面試干嘛?面試后試過LinkedIn上聯系她,沒搭理我
第三次面試,是一個夫妻老婆貿易公司,老婆中國人,丈夫荷蘭人,說白了就是想招個跟單員,一周上三天班,負責跟蹤他們出口到中國的貨,之前郵件電話溝通的挺好,但是在我開了offer之后(你以為我開的很高是不是?我開的時薪是13.8歐,荷蘭最低工資標準11.5歐)就再沒了音訊,可能手骨折了沒法回郵件?抑或估計被我氣炸了?我其實不懂,中國人,不管你能力,學歷,經歷在這些人眼里是不是只能拿最低工資?
在海外,對華人最嚴苛的往往是華人,我不知道處于一種什么心態,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就給你貼上一個“廉價勞動力”的標簽,你多要一分錢都不配,他給你工作是憐憫是“中國人幫中國人”。必須承認,無論是嫁過來的,團聚的,讀書的,每個人在面對全新陌生的環境和文化的時候,都有某種程度的脆弱,人都喜歡顧影自憐,在海外更會敏感,然后會把自己的酸楚和痛苦無限放大,最后自信一點點擊垮,覺得“海外華人,有幾個沒端過盤子?”,我能體會那種驕傲一點點被現實腐蝕的感覺,很多號稱“中國人幫中國人”的華人超市,餐館,小公司不正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大肆剝削么?你確定他們是因為不愿意雇本地人還是因為本地人維權意識更強他們惹不起??
我自認為是個運氣極好的人,雖然12歲父母離異,24歲裸辭去上海打拼然后被ex甩,25歲被單位以莫須有的理由開了,26-27歲過了一段混沌的日子,但我被單位開了以后立馬找到了家更好的,28的時候被男友擔保出了國,來國外5個月,在沒認證學歷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找到了份起點這么高的工作,而且面試里遇到的很多問題恰是在那家fire掉我的公司學到的。所以說,人啊,年紀越大就越信命,因為我所有的經歷都告訴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另外有點諷刺的是,拿到offer以后,我第一時間在微信po出來給基友和同事,因為還是老本行,圈子這么小,以后說不定還要互相幫忙,二是就想share下,可贊的人寥寥無幾,我覺得很多國人的鈍感力用錯了地方,當你幸福成功的時候,他們在角落冷冷看著;當你落魄失敗的時候,他們在暗處竊竊私語著,只有當你和身邊人差不多“失敗”的時候,才會有一幫“好朋友”,這幫人對自己的冷漠往往還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喜歡裝”,我facebook上同樣po出來,好友基本都贊了,你說老外play nice也好,中國人勢利也罷,我覺得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我就是care
經過這些事,我真覺得和某些同胞真是兩個世界的,唯有完善自己,才能遇見美好,堅持自己的底線和自尊,無論何地,總有你發光發熱的地方,未必非要從華人的“幫忙”中才能找到自我,一個人的精彩照樣可以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