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沒事翻了翻一些推送文章,不知道是推的內容扎堆了還是偶然,滿篇的成功學或者短期的成功方法。
? ? ? ? 今天想啰嗦一下,先亮明我的觀點:成功都是有方向性的持續(xù)積累。
? ? ? ? 盡管我現在也沒有達到所謂成功的高度,只是覺得,何必那么急功近利呢?人生是一個過程,需要慢慢體會慢慢萃取智慧。就算20來歲你就得到當下社會的成功標配。那又能怎樣?就真的可以去瀟灑人生一勞永逸了嗎?恐怕不見得吧。更何況,真正的年少成名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概率統計的數據大家都知道,一生中特別成功和特別失敗的人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都是中等水平。
? ? ? ? ? 縱觀古今中外,真正的牛人,哪有一步登天,一步到位的?每個人都是需要有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看著別人成功的故事,熱血一把,自己不去改變,依舊還是原來的自己。就像《后會無期》的那句臺詞:“道理都懂,依舊過不好一生。”為什么?因為道理都是別人的,你什么也沒有。道理從小到大聽的太多了,都已經麻木了,自以為知道了就懂了。殊不知,真正受用的道理,永遠是自己經歷體驗出來的才能幫到自己。除非是一流的聰明人,從間接經驗中學到避免一些問題。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那就踏踏實實的去積累,這樣的成功才最堅實,心里不虛。
? ? ? ? 就如資本運作一樣,能玩投資的,都是有本錢的。個人發(fā)展亦如此,個人取得一定的成績,同樣需要資本,這個資本就是社會歷練積累的經驗與能力。很多人都在抱怨沒有伯樂,但好馬何需伯樂相?現在的社會調性還是略浮夸,都想著跑的更快,超過別人。但在想超過別人之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憑什么跑的更快?難道就是靠所謂的“社會經驗”:巴結領導?搞好關系?優(yōu)秀領導者看中的,永遠離不開“德才”二字,其他都是浮云。修煉職業(yè)技能和內在修為才能做到細水長流,可持續(xù)才長久,一錘子的買賣早已不適合如今的時代。
? ? ? ? ? 一直很喜歡于爾克·舒比格在《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里的一段話:“洋蔥,蘿卜,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只是默默地成長。”有目標有雄心絕對是好事,但務實更重要。有針對性的積累,就會避免過多的雜事影響自己的視線,更有效的聚焦目標。經濟學中有一個“規(guī)模效應”的概念,其實同樣對個人有啟發(fā),找到自己的系統性要素,持續(xù)積累,自然也會產生個人的規(guī)模效應。所以,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后,持之以恒的堅持,自然該來的都會來。古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老話的智慧非常深厚,沒事多看看總會給自己一點啟發(fā)。
? ? ? ? 不知不覺啰嗦了這么多,這次先這樣,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