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時間耐心的閱讀完這樣的一本書。我原是怕死的人。又怕死,又怕痛。因為夜深,又因為車輛滑過路面的聲響,因為胸口的陣陣郁痛讓我輾轉難安,于是爬起來,連夜看完這一本有關西藏,有關生死的書。惟愿它給我平靜安寧,祥樂太平。
我一向歡喜的是小說跌宕的情節,亦或者散文的平隨,甚少喜歡動腦筋去思考有關于生,或者死。這本書中記載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力,一種對生命的自持和控制。這種書常常讓人直面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深淵,那里是一切原罪的伊始。我們閉著眼睛,跌倒了也不在乎,我們關注很多事物,貪慕歡樂與溫情,假裝不知道我們腳下行走的這條路最終通向死亡。
我們偏執的試圖抓住生命中的歡愉時刻,試圖讓這樣的時光長久,試圖讓這個存在保持恒定。然而,生命原本就是無常的。在我們幼年時期不懂得事端的無常,亦不會思考如何讓某種情感或者事物恒久不變。記得小時候,和好朋友手牽手走過車流洶涌的大街,在十字路口各自告別,夕陽的余暉把我們的身影拉扯成十八九歲的模樣,中永遠惦念的是電視中上演的動畫片,書包中的作業,不懂得“永”,還有“遠”,彼此內心的歡喜,只是純粹的歡喜,不需要預見未來十八九歲的分離,因此快樂,因此美好,因此在生命這條長河中,童年的時光永遠都是無懈可擊的完美。
記得我幼年時,外公會在樓下大院門口等我放學,然后給我幾元零花錢,這是我和他的秘密,那些錢總是被我牢牢的攥在手心中,被汗水浸濕,攤開掌心的時候,錢幣就變得皺巴巴的,丑陋,令人厭棄,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會絞盡腦汁的把那些皺巴巴的錢幣用掉,以期得補回來的嶄新的,然后,我仍然會執拗的緊握著換來的嶄新的錢不松手,然后它們又變得滑膩,陳舊,令人生棄。周而復始,我的存錢罐里總是存不下錢。因為我的執念,讓那些錢幣變質,從新變舊。它們逃避我攥緊的掌心,而我固執異常,因此之間的聯系瓦解破碎。這個習慣直到外公去世,才有所好轉。
當那個人不在夕陽的余暉中等待你,而這種等待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這種恒定值被打碎,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哀嚎,或者哭泣都無濟于事。他給我的那些分分毫毫都因為的執念置換成了其他的東西。故而,從那時開始,內心對舊物有所偏執。對自己的不善表達產生唾棄。外公很沉默,因而讓我膽怯。記得最后見他的一面,他在人行道上緩慢的行走,因為過于消瘦讓我沒有認出他來。我跟著他走了很久,看到他的側臉才敢過去喊他,幫他拎手中的物品。我坐在他的房間里,空氣中彌漫著沉默。十二三歲的我不懂得說什么來告訴他我心中對他的依戀,內心的情感直至得知他過世的消息才化成無數淚水,幾近將我淹沒。害怕分離,拒絕接受無常,希望所有的情感都是恒定的,我的這些偏執的信念在一夜之間得以建立。
這種固執并不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歡娛,因為這些都是違悖了自然的規律,因此沉重。接受無常,懂得放下,才能夠得以改變。海邊的巖石,因為接受海浪的洗禮,才呈現出千姿百態。經過打磨,歷練,人才會溫和沉靜,才能夠溫暖自己,溫暖旁人。基于這本書,讓我獲得了暫時的空明,豁達。也許不久之后那些偏執還會席卷而來,但是,我相信,一切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