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的世界里詩意地活著

如果是一年前,我不會想到,我在一個平臺上的寫作會以詩詞為主,因為我從前所寫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小說和隨筆,雖然在寫這些的時候,我也盡量會讓自己的語言變得詩意,但和直接對詩詞進行欣賞與解讀的感覺還是不大一樣。

而我在簡書,不知不覺間竟然寫了這么多與詩詞有關(guān)的文字,有唐詩宋詞,也有現(xiàn)代詩和外國詩歌。雖然我不是這方面最好的作者,但我敢說自己是真正愛詩詞的作者之一,因為內(nèi)心喜歡才寫,不是為了跟風(fēng)與迎合,也不是為了喜歡數(shù)和點擊率。

當(dāng)然,簡友們的喜歡與支持,也會讓我心生歡喜,讓我感覺到這世上還有和我一樣熱愛詩詞的人,讓我覺得這種分享多了一份特別的意義。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誠然,這是一首寫秋的詩,并承載著詩人樂觀向上的情緒,不過每每讀到“便引詩情到碧宵”時,心里便像打開了一扇門,仿佛看見晴空萬里的天際,潔白縹緲的云朵,天光云海間,是千年不滅的詩情。

那里有“碧云天,黃葉地”的美,有“不思量,自難忘”的悲;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纏綿,有“只有相思無盡處”的想念;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單,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暖;有“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的惦念,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企盼;有“亂紅飛過秋千去”的春殘,有“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的秋天……

而這一刻我有多么慶幸,詩詞裝在我心里,融進了我的血液,隨時應(yīng)和著我的情緒,讓我在平常的生活里感受到了更多的詩情畫意,并時有驚喜。

那日,偶然間看到一首詩,是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p>

乍讀之下,我有了瞬間的驚愕,然后是久久的歡欣,像見到了老朋友那般愉快。是的,這首小詩并不是蘇軾的名作,在浩瀚的詩詞王國里比這首寫得好的更是不在少數(shù),我的激動是因為,它是我很小的時候背過的詩,我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見過它沒想起過它了。

我還記得剛會背它的時候,曾背給過我的小伙伴聽,她一句一句地跟著我學(xué),我們在上學(xué)的路上手牽著手,身后留下了背誦詩歌的童音,以及落了滿地的梨花。

如今再見這首詩,我竟還能清晰地記得它,是只瀏覽一遍就可以再準(zhǔn)確地背出來的那種記得,原來有些東西,早已成為內(nèi)心深處記憶的一部分,雖不時常想起,但永遠(yuǎn)也不會忘記。

從兒時到現(xiàn)在,我與詩詞遠(yuǎn)遠(yuǎn)近近,分分合合,熱切過,也冷淡過;背了很多,也忘了很多;滿足過虛榮心,也應(yīng)付過考試題……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詩,是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對,詩是生活。

我希望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希望俗世中的你我仍保留著一顆詩心。

比如在望月的時候,能有“愿逐月華流照君”的柔情;在淋雨的時候,能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在用餐的時候,有“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安然;在飲酒的時候,有“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邁;在送別的時候,有“莫愁前路無知己”的祝愿……

或許,生活不如詩歌浪漫,但詩歌可以成為我們看世界的另一雙眼睛,可以成為我們對待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寫這段話時,我想起一個人來,我不知道她是誰,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紀(jì),甚至長什么樣子。

因為那時還是冬天,我在一個報攤附近等人,便隨手買了一本雜志。賣雜志的是一個中等身材的女人,由于要整日呆在寒冷的室外,所以把自己裹得很嚴(yán)實,一張口罩便遮住了半張臉。

她收好錢,卻突然不好意思地對我說,“麻煩你能不能幫我看看這兩個字念什么?”說著便把手機伸到了我面前。

我看到那是主席的詩——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她是問我“逶迤”兩個字怎么念。

我告訴她讀音之后,她一邊用筆寫在手上,一邊口中重復(fù)地記憶著。

我有幾分好奇,笑問她是要參加什么比賽嗎?記得那時候《中國詩詞大會》正熱。

她連連搖頭,靦腆地解釋,自己就是很喜歡詩詞,而且天天看報攤也沒什么意思,正好背背詩。

聽著她樸實的話語和內(nèi)心的想法,我對這個同樣愛詩的人送去了由衷的贊賞與鼓勵。

離開的時候我仍在想,詩詞能改變她的生活嗎?或許不能,她依舊要天天站在寒風(fēng)里賣報紙雜志維持生計吧。但詩詞可以改變她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讓她在看攤收錢買菜做飯之外,感受到不一樣的美,是屬于精神世界的另一種滿足與富有。

所以,詩是生活,沒錯;但,詩也是夢想。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后半句出自蘇軾《和董傳留別》

可以說詩詞是中華文學(xué)史上最美的那顆果實,有著深厚的底蘊,有著千年的傳承。

從古老的詩經(jīng),到優(yōu)美的漢樂府,到魏晉的風(fēng)骨,到唐詩宋詞的輝煌,再到清詞的婉麗……一字字,一句句,一首首,一篇篇,每當(dāng)我接觸它們的時候,心里都飽含著對古典文學(xué)的嘆服與致敬,偶爾也會有一絲嘆息和擔(dān)憂。

畢竟詩詞是小眾文學(xué),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是在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它呢?會有很多人覺得它離我們的生活有些遙遠(yuǎn)吧?

所以每一次寫詩詞欣賞類文章的時候,我都會在交代過背景與內(nèi)涵外,盡可能地讓它貼近我們的生活,會借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小細(xì)節(jié)、小情緒,來展現(xiàn)詩詞帶給我們的變化與感受。

如詩詞這般柔軟優(yōu)美的文學(xué)形式,其實不必硬性去背下它的涵義與解釋,我們要給予它一種脫離教科書以外的欣賞和體味,并讓它來觸摸我們的靈魂。

若有一天,我們站在江邊,看到落日的余輝,看到遠(yuǎn)去的飛鳥,想到的不光是“哎呀,好多鳥,天啊,太好看了”,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我知道,擁有“胸藏文墨”的才情,具備“腹有詩書”的優(yōu)雅,是很多人的夢想,當(dāng)然也包括我。因此我的每一次書字,每一次分享,都是虔誠的學(xué)習(xí),也是真誠的邀請,邀你一起,把詩變成夢想,把生活過成詩。

就這樣,我們在世俗的世界里詩意地活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