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11月27日,馮村小學進行了一年級隊前教育課程。少先隊隊前知識教育分為三個部分:中國少先隊簡介、少先隊發展歷程和光榮的榜樣。
【第一篇章:少先隊簡介】
? ? ? 中國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地方,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1949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建隊日,也是各學校選拔新隊員的日子。
? ? ? ? 少先隊的目的是團結教育少年兒童,聽黨話、愛祖國、愛人民、勤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參與實踐、培養能力,立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紅領巾
? ? ? ? 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它代表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每個隊員都應該佩帶它和愛護它,為它增添新的榮譽。
?
少先隊的隊禮
? ? ? ? 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少先隊員在升國旗時,在隊旗出場和退場時,在烈士墓前掃墓時都應當敬隊禮。在集會前列隊、行進、檢閱時,由大、中、小隊長敬隊禮,隊員立正或注目致敬。在其它場合中遇到師長時,隊員也要行隊禮。
少先隊的隊徽
? ? ? ?
? ? ? ? 五角星是我們國旗上的一顆星,火炬代表少先隊的熱情與希望,象征著少先隊員要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崇高理想。
少先隊隊歌
? ? ?
? ? ? 在音樂姚老師的指揮中,一年級的學生們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
【第二篇章:少先隊發展歷程】
? ? ? ? 在中國少年兒童運動發展歷史上,不同的革命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革命兒童組織。
? ? ? ? 1924—1927年:北伐戰爭時期的勞動童子軍。1927—1936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共產主義兒童團。1937—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兒童團。1946—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建立的少先隊、兒童團和地下少先隊。1949年至今: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中國兒童隊,后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
【第三篇章:光榮的榜樣】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 ? ? “王二小牛兒還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 ? ? ?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的魔爪伸向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 ? ? ?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河北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了鬼子的刺刀下,而鐘亮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為了給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 。
? ? ? 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斗成長的過程。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 ? ?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并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插著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里,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出來,一口氣跑了幾公里。就這樣,海娃經過了千辛萬苦終于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
? ? ? ? 林浩,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縣人。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發生時,九歲的林浩正跑出教學樓,被跌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到了地上。作為班長,在被埋在廢墟下時,他帶領同學一起唱歌,戰勝恐懼。爬出廢墟時,發現一名昏倒的女同學,立即將她背到安全地帶。后來他爬出廢墟,但沒有離開,而是返回廢墟將兩名同學拉了出來。2008年6月27日,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