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1
經濟學中有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概念,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是在放棄做其他事情的機會,這個放棄的機會的預期收益就是機會成本。對于確定優先級這類事情,我們考慮清楚每個更新的成本和收益,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取舍。
機會成本,它關系著每一次做出改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例如發布了某個功能,盡管該功能能夠吸引一部分的用戶,但使得另一個功能流失了更多用戶,這個功能也沒有意義。
時間盒是一種按照時間跨度來進行項目管理的方法,首先確定每個版本的周期,然后在周期允許的范圍之內填充能夠實現的設計需求。
即確定發版時間,然后根據優先級加入在該版本加入優先級高的需求。
如果一款產品總是宣稱自己下一步的改進將會多么地具有革命性和跨時代,不斷提高用戶的期望,最后即便做到了80 分,在用戶心目中也只有50 分。
過量宣傳,會導致用戶的期望度過高,無法造成令人驚艷的效果。
產品的特色是什么?你可以試想一下關車門的聲音和感覺,有些車子就是會讓人感到比較放心和可靠,但這一點不一定與車輛的基本工程結構有關。
可靠性,正如車門的例子,其展現的方式可能通過其他能夠影響判斷的因素,即聽覺、視覺、感覺,這些東西都源于對經驗的總結。
我們可以把一些非產品體驗也打上品牌tag,和用戶在產品中的真實體驗聚集到一起,利用這個辦法,可以實現基于品牌的差異化。
即貼近生活,將生活中可以觸摸的真實性的東西和產品體驗結合,讓用戶產品聯想。
產品認知渠道中排名第一的是看到朋友在用(真實的使用行為是最強力的口碑),第二是網絡廣告,第三是朋友告訴,第一加第三是口碑拉動的總和,超過廣告、植入等平臺拉動手段,雖然難以量化,但從定性調研結果,口碑才是最強的拉動手段。
病毒營銷的策略就是通過朋友使用的拉動,生活的圈子中有人在用,這個互聯網的產品才有活力。
第二個影響轉化率的因素是平臺用戶和被拉動產品目標用戶的重疊度。假設Basecamp 是我們的產品,我們選取了QQ 作為拉動平臺,對全國的QQ 用戶投放廣告,轉化率肯定低得離譜。
因為QQ 是一個用戶對用戶的交流平臺,當一個用戶想要了解另一個用戶的時候,可以看到的資料很單薄,QQ 相冊相當于增強了用戶的個人資料,滿足了用戶查看其用戶資料的需求,與QQ 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用戶獲得了增值的整合體驗,這才是QQ 相冊真正的成功要素。
即關聯性的推廣。當使用自家產品拉動時,需要注意的是其關聯性,能否產生整合性的體驗,能夠成功使用閉環中的一部分。
孤立地看一個時間點的數據是沒有價值的,要么結合歷史數據看趨勢,要么結合競爭對手的數據看表現,只有經過對比,數據才能告訴我們現在的情況究竟怎樣。
數據分析的目的是通過數據尋找現狀的真實反饋。例如要得出產品的月活增長率,需要結合同比和環比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果。
既然所有的功能點都需要測試,而且是反復測試,為什么不把測試工作提到最前面并自動化呢? TDD 要求在寫任何功能代碼之前,先寫好它的測試代碼,以保證所有的功能點都被自動化測試所覆蓋。
軟件工程中有一種測試驅動的方法,開發過程覆蓋測試過程。
越是受到外界的阻力,比如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越能加深戀人之間的感情。
心理學中的反強迫性,即患難與共。
只顯示與用戶當前任務相關的功能,隱藏其他功能。
產品設計,當前為核心。
做產品的時候,由于投入了太多精力去做設計、研發,有時會發生關注產品本身多于關注用戶的現象
即過度設計,產品設計的價值在于商業,過度偏執于設計,則走了歧途。
為了提升響應和速度,在用戶點擊投票圖標之后會立即播放一個動畫效果告知用戶投票操作已經成功(見圖2-5-6 上部浮現出的“+1”動畫),同時也會立即更新投票數字,然后發送Ajax 請求服務,服務器接到請求之后處理更新數據庫,不再返回結果給網頁,整個過程大致還是需要1 秒,但是用戶所能感受到的過程是即時的
糗百的例子。即讓用戶感知到操作的及時性。
文檔的模板并不重要,大家對文檔所描述的產品特性都已經很清楚,歸檔后大家能對照它開展工作,這才是關鍵。獨自埋頭寫文檔,寫好之后再出去溝通,這樣的文檔有99% 的概率會被大幅修改,等于在做無用功。
了解文檔的作用。
使用肯定的、確切的語言,不要出現“也許”、“可能”這類詞語。
沒有確定的請勿寫入文檔。
別把應該寫在技術設計文檔中的內容寫在產品設計文檔中。
無需在產品設計文檔中添加過多的技術細節,一則是技術細節更多體現在技術文檔,二則產品經理對于技術的熟悉程度可能不如專業的技術人員,難免錯誤,不如不寫。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麥肯錫分析方法。
尋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符合產品潛在用戶條件的用戶。如果目標用戶是兒童,那就不要找老奶奶過來測試。
種子用戶的選取。
用戶的歷史行為比他們當前的意愿更有價值。比如用戶可能會說他想要羊肉串口味的牙膏,但是當你真的給他這樣一款產品,他卻不愿意買單了。用戶的歷史行為,特別是消費行為,是真實發生過的,更能代表他們的真實意愿。
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用戶的真實需要一般體現在其過往的行為而不是當下的抉擇。
導入用戶數 = 平臺產品的活躍用戶數 × 轉化率 × 拉動時長
拉動產品轉化。
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恰當的產品概念,推動公司決策,創造用戶價值
這就是產品經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