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日記:職業的選擇

從上一次寫職業的選擇到如今已經過了將近三個月,三個月前的思考停留在公益行業的職位選擇,而三個月后,經歷了一系列關于對職業的思考和自我認知,我的未來發展選擇好像變得更多了一些:商業行業其實也是我的另一個選擇方向。

自我價值和影響力的體現最重要。

在過去的三個月當中,我經歷了兩個fellowship program和三份工作的申請。將近10次的interview幫助我重新思考了這幾個問題:1. 為什么做公益?2. 我是否真心熱愛公益?3.我是否有能力做公益?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當中進行自我分析,我得出以下結論:

1.?為什么做公益--這個聽起來總是最簡單的面試問題,但其實卻是最難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在“拷問”自己堅信的價值觀。我在其中一個fellowship program的personal statement當中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堅信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不分性別、年齡、種族和身份地位,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边@種價值觀的建立是基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經歷。在我的價值觀當中,我追求民主、平等和言論自由,認可能夠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力和價值的事業。而相對應的,我的人生意義和價值體現在于自身能夠為這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力。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清楚理解對自己而言什么才是“人生意義”,其實就是在回答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問題 --你是誰?也是追求任何事業的根基 --清晰的價值觀是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最強的內在驅動力。因此,當初無論是選擇在公共還是公益領域,都是我為了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而付出的行動。

2. 是不是公益行業其實并不重要,我享受的實際上是在一個項目當中產生自我影響力的過程和幫助有價值的機構發展的過程:這里有兩個condition,第一是自己的影響力;第二是機構的價值。

自己的影響力:在PIM的時候作為組長帶領小組參與pitch competition;在PIMxHK的時候幫助hk team做fundrasing advisor;在passion summit全權設計活動、管理團隊;在listempower當中引領strategic planning的設計...每一個讓我打雞血的時刻都是當我在每一個項目當中體現自己direct impact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轉化成對他人有意義的作品(服務或產品),看著一個項目從0做到1再到10的這個發展過程,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也是我激情的來源。

機構的價值:除了自身的影響力之外,我所服務的公司本身的價值和社會影響力也是我考量的另一個因素。在我堅持的個人價值當中,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而我希望我所能夠服務的機構本身也能擁有自己的價值和其本身能夠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是社會變革。在公益行業,毋庸置疑每一個機構都是由social mission帶動的;這是一個講情懷的行業。但是在商業當中,同樣也有value-driven的公司:他們不為賺快錢而不折手段,相反,會為了完善一個產品和服務而矜矜業業 --這種工匠精神和價值是我欣賞的。而帶動資本的力量往往能夠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商業的手段往往也能夠更高效的撬動社會資源。而反觀公益行業, 缺乏足夠的資本和商業思維,導致資源利用低效,行業發展緩慢。

從以上兩個維度思考過后,我拋棄了當初貼在自己身上的那些“社科標簽”,視野和選擇的范圍也因此放寬,而人生也多了更多的選擇性。

3. 我可以做公益,卻沒有能力為這個行業撬動更多的資源和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在公益行業當中我們常常會用的“反思工具“是logic model --先思考最后的social impact在反過來思考現在應該投入什么樣的資源。在我的logic model當中,我希望自己所帶來的是大范圍的social impact;帶來大范圍的social impact的前提是:1.有足夠的資金去撬動資源;2.有足夠的權利去撬動資源;3.有足夠的network去撬動資源。

不僅如此,公益行業的low efficiency和low effectiveness需要打破商業和公益行業之間的壁壘,通過引進商業思維和手段才能從根本上帶動公益行業的發展。而目前我沒有達到任何的一個condition。想要更好的帶動公益行業的未來發展,我必須要懂得和掌握更多的商業技能 ---轉型,現在是我目前要做的第一件事。

目前的焦慮是什么:

在經歷了那么多的理性思考過后,行動還是最艱難的部分:放棄手頭上的所有offer,從零開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放棄益橋意味著什么: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是意味著當初三個約的努力付之于東海;意味著失去一個和優秀人才連接的平臺;意味著失去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而更讓人感到害怕的,也許是對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在新的領域重新開始的未知。

這種種的擔心讓我持續焦慮了整整一個月,但是在和Alice聊完天之后,我跳出了自己的mind trap,重新審視自己:在這么多的variables當中,什么才是目前自己最需要的?人脈?技能?生活環境?工資?--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這個和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里面的Habit 3 - Put first things first的理論如出一轍:在我們對事情的重要性進行分類的一個原則是:這個事情的重要性與自己的mission和value是否吻合,這個mission和value直接決定了自己的endgame是什么。

所以倒過來思考:

3. 自己在職業上的endgame是 -- 希望能夠幫助有價值的機構規?;瓦_致影響力最大化,而是不是在公益領域其實不是重點。

2.實現規模化和影響力最大化需要有什么前提--有商業的思維方式還有技能去分析:是否有足夠的市場?判斷組織是否有能力?如何募集資金等等...

3. 在益橋工作是否我的選擇:我的關注點不再是在公益領域當中;而且公益領域在中國的落后發展環境并不能夠幫助我掌握所需的技能。

人脈、生活環境、工資等等都重要,但是根據自己目前最需要的variable相比,他們的重要性就是在下一個level了。Alice說的另外一個point也點醒了我:其他的variable完全是可以靠自己去創造的:人脈、生活環境、工資這些variables難道不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爭取嗎?這個又聯系到了7 Habits當中的Habit 1 -- Be Proactive --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的;艱難的環境其實不是決定一個人的最終發展,在艱難的環境中人如何回應外部環境才是最終決定一個人的最終發展。(謝謝alice!!!?。。?/p>

在經歷了那么多的思考、分析和反思之后,我放棄了益橋的項目和連帶的所有工作機會。未來會怎么樣我不知道,但是在我放下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喜悅和輕松。因為我的決定是真正resonate with my heart的決定 ---這是內部與外部達成一致性的心流狀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方式一: 1.在官網中下載包并且記住包下載的所在的位置 2.復制下載好的包 3.打開項目所在文件夾,并且把包粘貼進...
    張培_閱讀 516評論 2 2
  • 媽媽說不要攀比,要腳踏實地,加油!
    愛吃核桃不吐皮閱讀 90評論 0 1
  • 十月是感情豐富的季節,入伍新兵的歡欣雀躍和退伍老兵的傷感別離一同充斥在棋盤一樣的軍營里,空氣中彌漫著多重的味道:或...
    我不簡單閱讀 31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