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第一篇是宋徽宗趙佶的《宴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翦冰綃,打疊數重,冷淡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這首詞是宋徽宗被金人俘虜押送北上的途中寫下的,此前數月,金軍攻破北宋都城開封,俘虜了兩個皇帝,三千多皇族、妃嬪宮女和貴族大臣,珍寶財富被洗劫一空,死于戰亂的平民百姓不計其數,北宋至此滅亡。
時光回到一百多年前北宋開國的時候,宋軍進攻南唐,后主李煜被俘,之后寫了一首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趙光義那里,于是李煜被趙光義派來的人毒死了。趙光義毒死李煜的時候怕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后代宛如李煜附體:趙佶書畫雙絕,醉心書畫,貪圖享樂,任用蔡京、童貫等奸臣,這一時期農民起義層出不窮,比如江南的方臘起義,《水滸傳》的背景故事也是這一時期的宋江起義,只不過真實的宋江起義沒書中那么大規模;在外部,女真族崛起滅亡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宿敵契丹,宋徽宗準備趁遼國滅亡之際收復中原的北部屏障-燕云十六州,不想被遼國守軍大敗,最后燕云十六州還是被金軍占領。本來金國是和宋國聯盟滅遼的,但看到宋軍是個戰斗力只有五的渣渣,就萌生了滅宋的想法。
北宋滅亡前兩年,趙佶看到金國兩路大軍勢如破竹,慌忙把皇位傳給了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宋欽宗。不到兩年,就父子一起做了俘虜,被押解到金國后過了九年茍延殘喘的日子,結束了悲涼的一生。
《水滸傳》中說,高俅原本是市井無賴,只因蹴鞠踢的好,深受端王趙佶的喜愛。本來一個閑散王爺貪玩點也沒事,不想天意弄人,皇帝去世,最后端王即位,高俅也一下子雞犬升天做了太尉。
事實上,趙佶即位之前朝廷上是有一番激烈的爭斗的,當時的皇帝宋英宗是趙佶的哥哥,才20多歲,按照正常劇情發展,皇位怎么也不可能輪到到趙佶,但是年紀輕輕的宋哲宗突然去世,也沒有子嗣繼承,這時候皇帝就要從宋哲宗的兄弟中選出了。丞相章惇準備立簡王,而向太后堅持立端王,章惇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無奈向太后與幾位副丞相都支持立端王,所以趙佶就即位了。此后二十多年,趙佶就把北宋給折騰沒了。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如果按照章惇的意見,就算立一個平庸的皇帝,金國雖強,北宋也不會這么快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