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想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有的人說特別想啊,自律多好啊,我也很想自律,可實際情況是我做事情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開始時激動不已,“這次一定行”喊得震天動地,可沒三天就不了了之了。看來我就不是一個能自律的人。
有的人說自律有什么用啊,那么限制自己,人干嘛給自己整得那么痛苦,我就喜歡沒事兒看看電視上上網。可是你想要一些什么卻發現自己不具備得到的能力時,你還覺得快樂嗎?
這兩天看到彭小六寫了一句話: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可以有能力不做“不想做”的事情。
那么,怎樣才能獲得自由呢?本文是參與@易仁永澄老師課程總結。
自律才是真自由
你說我懂啊,可是“臣妾做不到啊”,堅持下去很痛苦啊。。。。。。
STOP!!!打住先——
之所以痛苦,恰恰是一種對自律認知上的錯誤。
自律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并且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首先你要知道,自律不是一種對某人的評價(比如說誰誰是一個自律的人,我不是一個自律的人),也不是一種狀態(比如說我現在很自律),先更新一下你的操作系統,更新元認知,自律它其實就是幫你用來解決問題的,要用積極主動的方式來看待自律。
那為什么我越自律越痛苦呢?
拿來甜面包熱湯模型來分析一下:
當你無法達到自律時,大象(小我)是趨利避害的,這個時候它就展現出了避害的一面,想要逃避問題,就產生了行為(比如拖延、躲避、負面情緒等),這樣的行為帶來的獎勵是保護了大象不受傷害,產生安全感,小我也因此一直待在舒適區,感覺很快樂,這樣一來,再次遇到問題時還是逃避,一次次的逃避就增加了這個觸發器的敏銳度,一遇到問題就逃避,繼而就帶來了痛苦。
解釋完了自律會產生痛苦的原因,接下來就要理清一下,自律與成長的關系。
自律的定義:自律是一種有意識的、尊重現實的、承擔成長責任的、把痛苦轉化為快樂的能力。
成長過程中問題最重要,在遇到問題時,積極主動的心態會覺得,機會來了,有問題就好了,讓我來搬起這塊兒石頭,又可以向前邁進一步。消極被動的心態會想,又遇到問題了,太痛苦了,還是放棄吧。
不能自律的樣子:
無意識:問題→痛苦
不尊重現實:逃避
不承擔責任:
但凡遇到問題,要先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我的問題,因為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勇于承擔責任,成長就會奔向你而來。
逃避會帶來不爽,不爽就帶來痛苦。
而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雖然處理問題時會感到為難,但是你一旦跨過去了,解決了,就會獲得成就感與快樂。
how:FACT模型
四個要素話術:
F-直面現實:Face to the reality。直接面對自己現在的現實,即便自己如何不喜歡、不愿意、不舒服,都不要再逃避。
A-承認責任:Admit your responsibility。承認自己的責任,告訴自己說:“是的,無論如何,這是我的責任!”
C-承諾改變:Commit to make changes。做出承諾要去做出改變現狀,無論多困難,都要做出嘗試。
T-采取行動:Take actions。行動起來,一切就會變的不一樣,試試看!
下面以“正在準備注會考試,可是朋友約我去逛街”為例,一旦遇到不能自律的情況,先問自己這四個問題,問完再做決定:
這里特別指出,行動最好只安排兩天之內的。
最后,再次強調一下:自律是任何問題解決的第一步,不解決,就一直停滯不前。
上我的短期自律提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