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感謝福樓拜先生,花了近五年的時間精雕細琢,為世人創作了一部杰出的小說《包法利夫人》。寫到主人公服毒自殺時,為了描述的準確,他甚至親口去嘗毒藥的味道,這樣的創作態度真的讓人很受感動。
在作者手術刀式的精準剖析下,女主人公愛瑪從一開始的滿懷憧憬到最后的毀滅這一心路歷程纖毫畢現地展現在了讀者眼前,讓人對她不禁又憐又氣又恨。
婚后不久,愛瑪便深感失望。她的丈夫夏爾性格木訥,反應遲鈍,談吐平庸,最重要的是,他從沒真正傾聽過愛瑪的心聲。偶然見識到的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以及里面氣度不凡的男人,讓愛瑪更加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堪。
人人都有獲得美好生活的權利,可是卻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過得幸福。當身處不幸福時,人人都會想要獲得救贖。然而救贖,確切地說自我救贖,這條路通常都是漫長而又艱辛的,要成功地走完這條路,智慧和勇氣這兩樣盤纏必不可少。
在《包法利夫人》整本書中,無論是精神出軌,還是肉體出軌,抑或是掉進狡詐商人的高利貸圈套,愛瑪這一連串的荒唐的行徑,其實都是為了對抗不幸的婚姻,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救贖,即便方式并不正確。
愛瑪這個人很感性,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內心的痛苦,她有覺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的徒然,因為她覺得自己從來沒幸福過。她也不禁產生過這樣的疑惑,“這種對生活不滿足的感覺從何而來?這種她所依戀的事物轉眼間變成廢墟的感覺從何而來?”但是不夠強大的理性讓她沒有更進一步往正確的方向思索,于是她又退回到那個錯誤的起點,“一個由她最熾熱的回憶、最美麗的讀物和最強烈的欲望交織在一起而創造出來的幻影?!碑斪詈蟊槐苽視r,她又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選擇面對,于是她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
臨死前的那一聲叫喊,“瞎子!”是愛瑪最終的領悟。她本可以有機會走完這條救贖之路的,而不是為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幻象,盲目地亂闖亂撞,傷己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