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翁亦奇老師的《愛與規則》
有沒有人要求你必須考試合格了才能生孩子呢[偷笑]?既然事先沒學習如何做父母,補課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調皮]!
育兒是一張單程票,沒有回頭路可走!
中國的家長是太愛孩子了,也太不會愛孩子了!
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的,腦子里卻是空空蕩蕩的!
家長培養得很用心,但孩子卻很傷心!
激發孩子的潛能,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且能夠做好,就是讓孩子幸福!
幸福與金錢、物質、地位都無關!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做他自己,找到他想要的幸福!
?愛而不寵:
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無條件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軟弱!
“愛”是主動的,是發自內心的,“寵”是被動的,是孩子想要什么你就給予什么。(把龍關在房子里)
孩子想要買玩具媽媽不給買,孩子就哭,其實他只是傷心難過,并不是一定要買,媽媽就想著買了孩子就不哭了,孩子卻認為哭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你走到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哭,是假哭。
?定而不讓: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取決于說到做到!)
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再也不……”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真正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孩子是甘愿接受懲罰的,而不是求饒(騙你)說“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不要一看到孩子可憐巴巴地口頭認錯就放棄應有的懲罰。
反倒是孩子心甘情愿地伸手讓你打才是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才可以不用懲罰了!
在挪威街頭,所有孩子都是爸爸帶的。學校老師讓五六歲的孩子用斧頭去森林里砍樹回來建房子。小學三年級以前都沒有課本,而是做一些社會實踐。
?交而不教:
交給孩子任務而不教給孩子方法。
讓孩子學會探索和思考。
我們卻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直接經驗全部灌輸給孩子。(這只是在顯擺自己而不是教育孩子)
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孩子將來如何去面對困難、挑戰與壓力呢?在家是條龍,出去是條蟲。(因為你一直在幫他,一直在教他,將來他也不可能強過你,不可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孩子最美的表情不是笑,而是專注。(看到他在體驗中一點一滴地成長)
媽媽應該少講、多問、多聽。多讓孩子自己表達、自己思考、自己體驗!
?帶而不代:
引導而不包辦。
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決定孩子將來是否優秀!
教育的首要任務不是讓孩子成為人才,而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一個自私軟弱的孩子也成不了人才!
家庭是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教育的根!
讓孩子成人、成才是對孩子、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做出的最美好而重要的事情!
至善莫如教子!
?不逼、?不寵、?不騙、?不哄。
逼孩子:“你再不……我就……”
“你吃完飯我就讓你玩電腦”
沒讓孩子玩-騙
讓孩子玩-哄
教育需要“真能量”!
真實地去接納孩子的感受,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不停地鼓勵夸贊表揚)
“孩子,看到你這么做我心里很不舒服。”
?要主動、?要接納、?要堅定、?要平和
懲罰后記得擁抱孩子!
培養自信(人格基礎)、專注(能力基礎)、有愛心(品質基礎)的孩子!
三歲,孩子一樣東西非要放到一個地方。不要破壞他的規則,需要引導:“孩子,放這里挺好的,如果能放那里就更好了!”
如果你破壞了孩子的規則,他要么都聽你的,要么都不聽,建立不起自己的規則。
孩子愛哭,原因:?性格敏感,對外界抵抗能力比較弱。?被保護過度。
聽課鏈接:http://davmm.cn/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