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很慚愧!兒子當年參加高考的情形,我現在一丁點都記不起來了。
那天下午下班時,《當年,我高考》寫了一大半,有人叫去一條街吃燒烤、喝啤酒。胡吃海聊了一通,帶著五六分酒意回到家,乘著酒興寫完了剩余部分。可能是意猶未盡吧,我又畫蛇添足地在文章最后加了一句——下一篇:兒子的高考。
第二天,搜腸刮肚地想了很久,竟然發現自己完全不記得兒子當年高考時的任何情形了,就連在哪個考點考的試,怎么去、怎么回,每門考完是喜是憂,都沒有一點記憶了。
苦思冥想了好幾天,只記起,兒子參加中考時,說沒有表不好掌握時間。當時正是大中午吃飯時候,我放下飯碗,跑到一條街的小鋪子里,買了一只幾塊錢的玩具手表,給他考試時用。
這大約是,我關于兒子從小到大參加考試,僅存的一點記憶了吧!
兒子小時候,看起來也算聰明伶俐吧。
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帶他去外地旅游,回程正好是夜間,臥鋪車廂一晚上都有人上上下下。第二天天亮,他說,媽媽,昨天晚上有個人想偷咱們的大包子,我看了他一眼,他沒敢拿。
大約還是四五歲的時候,兒子和我在電視上看了一場拳擊賽。過了好長好長時間,他竟然還能記住“霍利菲爾德”和“布里津斯”——那兩個外國拳擊手長而拗口的名字。
兒子接觸電腦要比同齡人早得多。大約是95年,我從朋友那里弄回了一臺閑置的286電腦。當時,電腦操作還不像現在這么方便,具有劃時代意義、人機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便利的windows95還沒有廣泛流行,大部分電腦還裝著界面呆板的windows3.2,操作時還有可能用到dos命令。那時我操作電腦時,兒子總是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從來也沒有問這問那的。有一天下班回到家,我發現兒子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玩著游戲。開機、進入系統、打開應用程序,還有操作鼠標,這一系列對于那個時候的成年人都不算簡單的操作,不知道他那個才剛剛三歲的小腦瓜是怎么記住的。
后來,有人拐彎抹角指責我,說是因為我沒有嚴加管束,致使兒子沉迷于網絡游戲,耽誤了學習。對此我一直都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他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你管得了他人,也管不住他的心。直到近幾年,偶爾和一些朋友談起類似的事情,我也會說盡量不要讓孩子打游戲。
其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兒子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來的天性純良。
或許還是四五歲的時候,我帶兒子回了趟老家。回來的時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火車在臨汾或者是侯馬停了很長時間。停車的時候,兒子爬在車窗上,努力地伸長脖子往車下看,問他看什么,就是不說。回到家后,一直悶悶不樂的兒子突然哇哇大哭,斷斷續續口齒不清地說,火車下面有一只小雞……
后來兒子上小學后,有一次我喝多了,和單位的人到山里的水庫游玩,趁人不注意,偷回了一只剛會走路的小雞。兒子對那只小雞喜愛有加,放學后顧不上吃飯、做作業,就到處給小雞找吃食。再后來,那只小雞記不得是丟了還是死了,兒子傷心了好一陣子。他雖然沒說什么,但知子者莫若父啊!我知道他幼小心靈經歷了怎樣的煎熬。
2001年,家里裝修新房子,刮墻師傅帶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徒弟。小徒弟干活時不小心劃破了手,血流如注,恰巧被兒子看見了。兒子心疼地說,媽媽,快帶哥哥到醫院去包扎一下吧!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說,人生有幾大遺憾,其中之一就是沒有教育好子女。于我來說,教育是廣義的。只要兒女健康平安,堂堂正正,沒有誤入歧途,就說不上教育失敗不失敗。如果非要成名成家出人頭地,一大半要拜老天爺所賜,豈單單是人力能逮乎?但,就書本知識的學習,不得不承認,我當年真的沒有對兒子盡到心,這么多年,一直都是我心中一大遺憾。
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對他的學習還是有幾分自信的,心想,爹好賴也是大學畢業,兒子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可是,后來慢慢發現他不太能分不清“12”和“21”、“b”和“d”之類的東西。當時也沒有太在意,總覺得等他長大點興許就會好點吧。可是一直到小學畢業,兒子的學習成績都不溫不火。
在我的印象中,我從來沒有耐心給兒子輔導過功課。一道用繩子測量井深的題,繩子對折余幾米,三折又少幾米,問井深和繩長各幾米,怎么講他也不明白,最后氣得我把課本狠狠地扔了。現在看來,這道二元一次方程,對小學生也許是難了點,但我發現在我講解時,兒子完全不能集中精力,根本不知道我在講什么。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廠里的小學校門前,總是圍滿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甚至課間還有抱著水壺送水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幾乎沒有接送過兒子上下學,總想著家里到學校也沒幾步路,接什么接啊?有一次放學時正趕上下雨,兒子回到家衣服已經濕透了,卻只淡淡地說了聲,全班同學除了他,都有家長給送雨傘。
到了初中以后,兒子癡迷于電腦游戲,學習成績每況愈下,我記得我只是跟他說,你現在放棄學習就等于放棄了人生。說完也沒有采取什么實際的措施,而是聽之任之。相比于有的家長,為了子女的學習,家里不買電腦不裝網絡,甚至連電視都不看,也許我真的有點太不負責任了。有人善意地跟我說,孩子的學習你得抓!我卻振振有詞地說,有人當大官,有人當科學家,可是也得有人種地、開車床吧。我一直固執己見,認為教育好子女如何做人,引導他們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是家長的責任,而書本知識的學習,那是學校的事情。
星期天,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她八歲的兒子,來家里做沙發罩子。她兒子剛上一年級,長得虎頭虎腦,又乖巧聽話,很討人喜歡。我和小家伙一邊吃面皮一邊攀談,問了上幾年級、學習怎么樣后,又問上什么二課,哪知小家伙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他沒有上任何二課。這在廠里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廠里的家長哪個不給孩子報幾個二課班,甚至有性子急的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二課,我就有個同事給他一年級的孩子報了英語二課。
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有很多意識超前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音樂、美術、舞蹈,甚至還有演講與口才。我曾問過一個同事,讓孩子學電子琴圖什么,將來成名成家?還是以此謀生?他閃閃爍爍地說都不是吧,只是希望將來孩子參加工作后,萬一單位舉辦個文藝晚會,孩子也好有一門能拿得出手的才藝。
我一直認為兒子和我一樣,天生就缺乏藝術細胞,上那樣的興趣班,根本沒有什么用,好在兒子的興趣一直在電腦游戲上,整個小學期間從來都沒有要求過上什么興趣班,我也樂得省幾兩銀子。大約是新世紀之初,兒子上了初中后,不知怎么就突然想學薩克斯和架子鼓。那時一支普普通通的薩克斯也要兩三千塊,架子鼓的價格估計對我來說,更是天文數字了。我也不記得當時自己是怎么搪塞兒子的,反正后來他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
廠里高中撤銷后,子弟們只能到縣城就讀,大部分家長就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往返于廠里和縣城,照顧孩子的生活。兒子上高中后,我卻力主他去住校。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兒子大了,總有離開父母的那一天,不如讓他早點適應集體生活,對他將來有好處。其實,我還是有一點點私心的,就是覺得每天奔波于廠里和城里之間太辛苦、太麻煩。
兒子在學校住了一年半后,我終于還是不能免俗,在學校附近的村子里租了一間民房。雖然是二層小樓,但條件比較差,三個人擠在二樓一間小屋,做飯卻在地下室,沒有上下水,每天要接新水倒臟水,一二十個人共用一間旱廁。說實在的,在如此的條件下,隨后一年多的日子里,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好像我也沒能給兒子太多的幫助。
兒子文化課不太好,但身體素質尚可,就報了體育測試,想走體育這條路。那天去省城參加測試,晚上九點多打回電話,說身份證忘帶了。我們夫妻倆二話沒說,連夜打的把身份證送到六十公里外的省城。想來想去,這大概是那些年,我為兒子做的尚能稱上欣慰的唯一件事了吧。
兒子的高考大概就在他們學校進行的吧,反正我沒有去送也沒有去接,更沒有守在大門外翹首以待,所以至今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高考完報志愿,我跟兒子說,一本二本你隨便報吧。那本報考指南我壓根就沒去看。后來兒子被錄取到三亞的一所學校,那可是天遙地遠的天涯海角啊!究竟去不去上這個學,我們一家三口人商量到凌晨三四點,最后兒子說去吧,就是再補一年,恐怕也不過如此。
人們都說,平平淡淡最好!但又有幾個人甘愿平庸?特別是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又有幾個愿意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平平常常的人?但這世上的蕓蕓眾生,絕大部分不都是平凡的人嗎?高貴人有高貴人的活法,平常人也有平常人的樂趣。我絕不是宿命論者,但有時候也不能不認命。
我只祈愿兒子永遠都是身心快樂的平常人!
201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