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條關于幸福的言論,聊到人生怎么過得好一點。
答案很簡單老套,就是星爺在《喜劇之王》里常說的那幾個字:努力奮斗!
但是人家老套得確實有道理,因為我們所有想得到的一切,在嘗過了甜頭之后,要么是不過如此,要么是原來如此,那種幸福的感覺不會長久。
只有持續的努力,我們才能永遠保持充實快樂的感覺。
在努力的過程中,會帶給人希望,心懷希望的人不會被痛苦吞噬,也許不會忘記痛苦,但是會減少痛苦,甚至沒有時間去想痛苦。
想想,確實如此。
注意力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曾經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里,幸福指數確實很低。
因為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把自己快樂的感覺寄托在外在方面。
比如誰說的一句話令自己討厭了,誰身上有什么新聞八卦,誰的衣服好看,多少錢,做個什么發型,打發無聊的方式是逛街、看娛樂八卦等等之類的無聊之事。
但是隨著人的成長,見識過一些優秀之人,才知道他們之所以活得自由有力,是向內求的。
首先,他們非常珍惜時間,不會把注意力用在那些繁瑣無聊之事上面。
二是,他們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喜歡什么,然后做到專注。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聚焦,把自己的長板修煉到極致。
不信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卓越的人,幾乎都是長板很長,但是短板也很短,甚至都不如平常人。他們幸運的地方在于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特長愛好是什么,加上時間的杠桿,所以領先常人多少年。
想想多少人大學畢業了還在為找什么工作而發愁,對自己喜歡什么絲毫不了解。
很多牛人在那個年紀都成名成才了。
也許他們也有痛苦不如意的時候,但是相比我們那么大的年紀了還不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那種迷茫感,還是前者比我們幸福踏實得多。
這也是我不羨慕青春時代的原因,那時候啥都不懂,混混沌沌的,貌似天生比別人成熟得晚,不知道心到底往那么放,去哪里尋找精神的寄托。
那時候的生活貌似被別人掌控著,遇到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害怕得罪別人,不敢拒絕不敢說不,可是這樣的討好,這樣的小心翼翼,并沒有為自己贏來好人緣,更多的是人家覺得理所當然,覺得你好欺負好說話。
所以,我想對曾經的自己說,沒必要討好所有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原則,自然會吸引到同頻之友。
《阿甘正傳》里的阿甘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從小被爸爸拋棄,與媽媽相依為命,阿甘智力又低下,被同學取笑欺負。
幸運的是阿甘生命中有兩個重要的女人給他希望和力量。
媽媽從來不把阿甘當成低能兒,在人前人后都鼓勵自己兒子是最棒的,與常人無異。
另一位是阿甘摯愛的女友,在阿甘每次受欺負的時候,教他拼命跑,保護自己。
也是因為這樣阿甘發現了自己跑步的潛力,后來阿甘人生開掛,屌絲逆襲活成了世人羨慕的模樣。
想想,阿甘的母親要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兒子是低智能上,不加鼓勵,經常情緒失控,相信也培養不出如此優秀的兒子。
憤怒,怨天尤人,永遠都解決不了問題,真心的愛才會讓困局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缺的,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么是金錢,要么是愛情,要么是親情,要么是友情······如果心靈沒有一種寄托,那活得多痛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生活中常常出現令自己措手不及的事情,以至于心情遭到極點。要是以前的那種心性,肯定會被影響很久,難過很久,但是現在不會了,不是承受能力強了,而是心懷夢想,人生還有很多希望,還有無限種可能,眼前的困局不是結局,而是當成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人性的工具而已。
如此想想,也就無所謂了,過后,照樣能迅速調整情緒,集中注意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說了這么多,忘記痛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到自己的愛好,當你做這件愛好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開心充實,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