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這件小事

看書這件事,從我們開始學拼音認字,就開始了,感覺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件再簡單不過的小事情了。但是,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書,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呢。

記得看《悲慘世界》的時候,有一千多頁。剛看了一百多頁,就犯愁了,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了。想一口氣看完,卻怎么也看不完,好煎熬。白天看著書,晚上夢著故事里的情節,于是,邊猜后面的內容,邊憋著一口氣看,終于耗時近一個月看完了,像是跑了一場馬拉松呢,好累好開心。

有次,我說,看《老人與海》,花了兩個小時。小伙伴問,你怎么看那么快。我說,只有一百多頁啊,一小時五十多頁,也差不多的。但是,看完后,故事脈絡不是很清晰,知道寫的是什么事情,也知道他簡約的風格。但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還是沒有領會。像這樣的書,我覺得,可能,看上兩三遍,才算是真的看完了吧。

寫文的人,大多都比較喜歡看書,因為輸出的前提是大量的輸入,只出不進的話,遲早有一天,會文思枯竭,沒東西可寫的。我們就是在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中,吸取養分,來支撐自己的不斷輸出的。可以說,看書,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關于看書,也有好多好多的奧妙,不妨解讀一下。

有的書,我們可以一口氣看完。但有的書,放那,放得都堆上灰塵了,還沒看完。這是為什么呢?

可能是因為那不是你感興趣的書。

比如我,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就特別慢,翻上幾頁,看一下大標題,就束之高閣了,看不進去。但是,看小說類的,就很容易投入進去,因為有故事啊,邊看邊猜,就很容易身臨其境了。當你看的書,是你所關注的,是你愿意為之投入精力的,你就會專注了,專注就會產生效率,就不用擔心,是否看得完的問題了。

另外,可能看書產生的愉悅感沒有你在別的事情上產生的愉悅感強烈,導致你有種挫敗感。

有的書,看完,讓你感覺很開心,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情,也很放松。如果看完一本書,有這樣的感覺,說明這本書很合你的胃口,可以多看一些這類型的。然后,試著,去看不同類型的書,帶著同樣的心情,你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

把看書當做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

以前看書的時候,我喜歡給自己規定,今天必須讀五十頁。然后,急匆匆地看,看完規定的五十頁之后,卻并什么收獲,有時,甚至,看完就忘了,還得從頭看。后來,我不給自己規定頁數了,只規定自己,每天都要看到一點新的故事情節,或者,每天看的書,都有一點收獲,哪怕只看一頁,能想出一個什么問題來思考,就不用看太多。這樣一來,一天五十頁,甚至一百頁,都不在話下了,越看越放不下了。帶著激情和思考去讀一本書,走進作者創造的那個絕妙世界,就會樂在其中。

怎樣開啟自己的閱讀模式呢?

一般,拿到一本書,我是先看最后的兩頁,再看目錄,接著看序言,最后,看內容。心里清楚大概是什么內容,有個大致的框架,一頁一頁看下去。偶爾想到什么問題,就停下來,把這個弄明白了,再繼續。這樣,一本書,就好像被拆成了幾部分,它們是獨立存在的,又是相互關聯的。你看完一部分,就迫不及待想看后面的部分,就很容易看完了。

很多人,看完一本書,就忘記了,甚至,連故事的主人公是誰,都不記得了。怎么辦呢?

建議看一本書的時候,就想著要寫書評,這樣,帶著目的去讀,就會讀得認真一點,而不是一掃而過。寫書評,是讀書最好的方式。隨時準備一支筆,如果是自己買的書,可以把喜歡的句子劃下來,看完整本書之后,再看那些精彩的句子。如果是借來的書,可以把句子摘抄下來,日積月累,你的文字能力也會有所提高的。

看書的時間從哪里來?

你在上下班路上,等地鐵等公交等人的時候,都可以看上幾頁的。減少每天刷朋友圈和聊天的時間,把它用來看書。或者,每天晚睡十五分鐘 ,一年下來,也有不少時間呢。可以把隨身帶的包里塞一本書,這樣,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完你的閱讀。或者,把書放在家里不同的地方,只要是目光所到之處,比如客廳、洗手間。這樣,你就有一種被書包圍的感覺,很容易靜下心來看書的。

怎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我是看別人的書評,覺得挺不錯的,就去看了。因為在寫文,所以,偏重于文學類的。可以列一個購書清單。把朋友推薦的書或者喜歡的作家的書,列下來。每個人喜歡的領域不同,選擇的書籍也不同,盡量選自己愿意為之花時間去琢磨的書就好了。別人推薦的書,可以百度一下,看看內容,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再決定。不然,你買來,可能又要讓它落滿灰塵了。

再涼的夜,如果有書相伴,就沒那么冷了。手捧一杯熱茶,攤開一本書,就是一種快樂的,逃避現實的方式,就是最詩意的烏托邦。

看書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要試著愛上它,這樣,你的世界就越來越大了。即使隱居在荒山野嶺,也可以看到一個廣袤的天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