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稱象》教學反思
《曹沖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小小年紀的曹沖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沖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教學效果: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營造了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課堂上我盡可能把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成功之處: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教學這一課時,我設計讓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再沿著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學生先默讀課文。之后,我問:“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么要稱象?官員們用什么辦法來稱象?曹沖用的是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后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我的教法,循著學生的問題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學生的問題。
改進措施:以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小故事為學習材料,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根據課后練習讓學生用順序詞說出曹沖稱象的過程,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
教學效果:1.教學中,我嘗試著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后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
成功之處:學生在本節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
不足之處: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于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系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改進措施: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畫,接著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后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只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一封信》教學反思
《一封信》講述了露西給爸爸寫信的過程。課文語言通俗易懂,通過信的內容,表達了露西對生活細膩的感受、對親人細致的體貼,對于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對于這類來源于生活,與學生生活體驗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學生的切身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
教學效果: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談話趣味導入法,問大家有沒有寫過信,“你們一般會告訴親人什么事情”來揭示課題。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生字,不足的是,在教學生字時,我只是讓個別學生起來分享他的識字方法,說完之后就一帶而過了,也沒有讓大家一起重復。
成功之處:首先從課文的生字入手,解決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夠讀通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生字教學我一部分采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識字的方法,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筆畫順序以及書寫等問題。接著我讓學生初步朗讀課文,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主要是圍繞露西給在國外工作的爸爸寫的兩封信展開的,我首先從為什么要寫信給爸爸的問題引導,接著讓學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寫了幾封信,從第一封信開始講解。我讓學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內容,并試圖讓他們總結出露西寫第一封信的心情——傷心、難過。學生們可以從文章中的話語感覺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們談一談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邊心情會怎么樣,學生們積極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出現了曾經學習過的類似的句子,我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并進行口頭表達練習。
改進措施: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我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語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彌補不足應該多閱讀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預設和生成。
《媽媽睡了》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辭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綜合以上的理解,我在設計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有層次地朗讀,透過對睡夢中媽媽的描繪,體會詞匯的精美,積累語言,訓練說話。又通過啟發學生想象,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讓學生學會愛自己的媽媽。
教學效果:1.在導入時,我讓學生齊讀課題,簡單的一句“你們這樣的聲音媽媽會醒的”學生能馬上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知道《媽媽睡了》要小聲讀,如果大聲會吵醒媽媽。根據此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題《媽媽睡了》,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對媽媽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們在對媽媽的愛的情感體驗下進入了文本。 2.一個問題:“那睡夢中的媽媽是什么樣的?”清晰明確媽媽的三個樣子“真美麗、好溫柔、好嘞”,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傾聽可以使學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關注、向往、投入。3.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朗讀。
成功之處:1.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不會有很大問題,但感悟和情感的升華卻顯得難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過文字向學生傳遞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詞匯即是本課重中之重的教學目標了。2.我重點在“睡夢中的媽媽很美麗”一段有目標、有層次地培養學生讀、悟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句式的對比評價對“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紅潤的臉”等詞句進行交流。文中的語言閱讀教學不可疏忽,由此,在談“睡夢中的媽媽好慈祥”時,“慈祥”一詞對于學生理解來說是一個難點。處理這個問題,我用了讀文想象,展開生活聯想的方法,使得學生進一步學習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不足之處:1.小練筆的形式單一了,可以寫寫自己有一位什么樣的媽媽,例如“能干、勤勞、善良、美麗……”而且說說自己的理由,例如說:“我的媽媽很善良,她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的媽媽很溫柔,她能鼓勵我。”等等。改進措施:1.在教學中,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
《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三》共設了六個板塊。第一板塊“識字加油站”把“彈、鋼、琴、泥、滾、鐵、環、蕩、滑、梯”10個生字巧妙地嵌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休閑活動中,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培養了高雅的情趣。第二板塊“字詞句運用”編排了兩項內容。①“比一比,填一填”安排了同音字的辨析的內容。②“讀一讀,想一想,用加點的詞說句子。”編排的是學習用“一邊……一邊……”這組表示并列關系的關聯詞寫一句話的內容。第三板塊“寫話”從學生最喜歡的玩具入手,讓學生把自己說的話寫在田字格里,注意標點符號的占格。第四版塊“展示臺”通過這些優美詞語的展示教給學生積累詞語的方法。第五版塊“日積月累”編排的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第六版塊是“我愛閱讀”,通過閱讀《王二小》讓學生了解抗日小英雄的英勇事跡。
教學效果:在《語文園地三》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學生學習“識字加油站”時,我首先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讀這些詞語,把詞語讀正確,讀流利。然后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活動或運動是什么。這次的“字詞句運用”編排了兩項內容。第①“比一比,填一填” 。這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歸納區分同音字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完成第一組“園、圓”,然后先說一說“花園”和“圓桌”的意思,接下來想一想為什么“花園”用“園”,“圓桌”用“圓”,最后歸納出區分他們的方法是從字義入手來區分。接下來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每組同音字的意思,然后正確填空。
成功之處:學習②“讀一讀,想一想,用加點的詞說句子”的時候,先讓學生把句子讀正確,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同桌表演一下每句話的意思,接下來小組交流“你在表演的過程中的收獲是什么”,最后根據自己的收獲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學會了并且記牢了“一邊……一邊……”這個知識點。
“寫話”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想一想自己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怎樣玩。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交流之后,啟發學生把自己剛才說的話寫在田字格里,并且提醒:標點符號要占一格。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從“說”轉改成了“寫”,讓學生感覺到原來寫話并不困難,只不過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罷了。
不足之處: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張弛有度、快慢結合的。重點處難點處應該有意識地放慢腳步,和孩子們細細品;簡單處應該適當加快腳步,有的內容一帶而過即可。但我的課堂中基本是一個節奏,沒有適當的變化。
改進措施:“展示臺”的教學先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些詞句,知道哪些是應該積累的好詞好句,然后嘗試用積累卡積累好詞好句。“日積月累”的教學,首先讓學生把故事讀正確,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模仿誦讀感受古詩文的音韻美。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了解故事的意思,最后背誦古詩。“我愛閱讀”板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交流。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了解抗日小英雄的英勇事跡,感悟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