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熔爐》后,心里已經很是沉重,又拿起《素媛》來看,我在開始看之前看過一兩張它的劇照,尤其是看到素媛出事后在醫院里的一張照片時,心里揪的難受。
幸運的是身邊恰好有要一起看的小伙伴,如此,才有勇氣去點開開始的按鍵,當性與小孩子掛鉤,總是令人的心為之一沉。
今天,換個角度來寫吧,從酸甜苦辣四個方面來寫。
part1:苦
為什么要在一開始便寫苦?
看完《熔爐》和《素媛》后,它們給我有很大的感覺不同,前者是那種不斷地把我拉向一個很深很深的黑洞里去,我掙扎卻無能為力,只是在看不見的黑洞中四處徘徊,而后者是把我從黑暗的洞里不停地往上拉,一點點地看見光明,這中間雖然有碰壁有擦傷,但最后被陽光照上,暖暖的,甚至有些忘了曾經的受傷。
一方面是按照影片給我的感覺走,“苦”便是那黑暗的深洞;另一方面是寫完苦,接下來的內容就比較不那么沉重,心里的重量也就減輕了許多,我向來是見不得悲劇的。
01
我特別害怕這張劇照,即使是看過了《熔爐》里很多令人害怕的片段,我仍然心有余悸,也許更多的害怕還是來自對于災難的無力承受。
壞叔叔出現的時候,我把凳子往后挪了一挪,緊靠在伙伴旁邊,我知道,要出事了。
雨水一滴滴地落在人間,距學校不足兩百米處,后面是無人道路,它們在旁邊荒涼的被廢棄的工廠里,見證了一場罪惡的發生,它們無言,只是在哭泣。
導演并沒有把罪惡直接呈現在我們眼前,鏡頭一轉,轉向了同一時刻其他人在做的事,我本來是想在可怕的鏡頭出現之前閉上眼睛的,看來是不用了。
鏡頭拉回,破敗的工廠,地上是散亂的三三兩兩畫筆,然后是衣服鞋子,最后是血淋淋的小女孩的胳膊和手機……她自己打電話給了醫院。
素媛在后來和心理老師在談話中說道:
-那個大叔想讓我給他撐傘
-我本想走開的,可是我還是想幫他,我覺得應該給淋雨的大叔撐傘
-所以我就給他撐了
-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
-誰也不夸我
孩子天真,可天真換來的不是善良,而是罪惡。因為見不得別人也被雨淋著,所以愿意分自己的傘給別人。
我們能告訴說“孩子,以后有人要你幫助時要懂得拒絕”“很多人都是壞人”嗎?也許可以,一籃子的水果,有一顆壞了,寧愿一顆也不吃,也不要吃壞了肚子。
或許這個例子舉的不那么合適,但意思差不多。不是無情,而是避免更大的傷害,長大后,他們會自己學會辨別。
同樣是一個下雨的天氣,小學低年級的我獨自撐傘從學校往回走,走到廣場時有個被雨淋濕的阿姨問我廁所在哪?我給她指了指方向,說就在那里。
她還是說找不見,問我可不可以送她一段路,沒怎么想,我就答應了,書本和老師告訴我要樂于助人??稍阶咴脚?,雖然我離家只有不足二百米的距離,我熟知四周環境,可萬一……
廁所就在不遠處,我停了下來又給她指指,她向我道謝后我立馬作別,加快腳步往家的方向走去。
有時想想,能夠平安無事健康地長大是一件再幸運不過的事了。
02
這世間有一種東西也可以把人揪的生疼生疼,那就是母親的淚。
素媛的母親在收到消息,趕去醫院的時候走路已是踉蹌,不管不顧地沖入醫院尋找,拉開簾子的一瞬間徹底崩潰,傷痕累累的孩子,自己的女兒。
一早的時候還和她告別,說著以后給素媛扎頭發的話,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在這之前發生的任何一次簡單的讓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現在都看起來是如此的可貴,即使是拌拌嘴,生個小氣。
看到素媛受傷的樣子真的很是心疼,總覺得小孩子就該天真善良快樂,總覺得他們與受傷,災難掛不上鉤;看到素媛的母親哭泣,親眼看著自己孩子的傷而留下的淚,疼。
弟弟胳膊受傷后的第一天晚上,我在醫院看著他,他不哭,更笑不出來,我用棉簽濕潤他的干唇,水是以一滴一滴的形式攝入。
終于等到他出院了,小心翼翼地總怕他再磕著,絆著,碰著,怕其他小朋友因為不懂事而和他打鬧起。
當傷口對他的影響并沒有很大時,我也漸漸地又和以前一樣,并不是事事順著他,有時也會顧著看我的電視劇而不和他玩。
突然某個瞬間我意識到,這樣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對于當時在病床前守著他的我來說是多么的可貴,我放下了手中的那些看似有意義的事兒,和他玩積木,拼磁力片,和他騎自行車,帶他去公園……
有時平安無事,平平淡淡就是最大的幸福。
無良媒體絲毫不考慮當事人僅僅只是個小孩子,對事件窮追不舍,報道沒有錯誤,報道出來讓更多的人關注思考也沒有錯誤,只是他們透露的太多,形式有些或許簡單和粗暴。
素媛的母親一開始就不愿意配合調查的,她覺得讓孩子再經歷一遍無疑是又一次的傷害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媒體,她的心又碎了一次吧,無助地哭喊著說“不要不要”,有時候鏡頭是如此的可怕。
Part2:酸
01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笑的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承受和自己一樣的痛苦。
這句話出現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再回來看這部片子時,看到這位心理老師,我突然有些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她的女兒也遇到了和素媛一樣的事,最后在十六歲生日的時候選擇自殺,她說“只是癱了兩條腿,照樣能活下去;害死我女兒的那混蛋,還活的那么瀟灑”。
因為自己曾切身體會過那種失去的感覺,所以更知道比身體受傷害更大的是心靈,所以知道受傷的不僅只有孩子,還有大人。
照片中的她笑的很開心,極具有感染力,她本身的存在在我看來像是一片平靜卻有力量的水,沉積了許多泥濘卻依然清澈透明,能夠悄無聲息地緩緩流動,也可掀起駭浪。
02
是啊,兩個愛逞強的人在一起,會有怎樣的故事?因為倔強,所以不肯去承認,就算是想念,就算是覺得錯了,也不會告訴對方。
“你以為我是第一次來看你嗎?我都來了十多回了,每次都在遠處看看你才回去”
“知道我等你多久了嗎”
聽完了她們兩個的對話,心里暖暖的,卻有些心酸。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吧,心里面早已經波濤洶涌,表面上還風平浪靜地掩蓋著,若是愛的話,不論是友情愛情親情,對方明白的話這就是愛的另一種形式,若是不明白,可就有些惋惜了。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現在我們提倡愛要說出來,有些話和感覺,你不說出來沒有人能懂。所以,也就有了“你不說,我便懂了”的美好期待,期待知己,期待良人,但能遇者又有幾何?
03
夜深了,素媛在枕邊的日記本里寫道:
–壞叔叔又出現了怎么辦,光是想想就覺得害怕
–希望法官叔叔能夠判他重罪
從壞叔叔被捕后,他一直都顯的很安靜,沒有過多的掙扎,表面上很是平和。
想起幾年前看的《聽見你的聲音》里的那個壞人,表面上極其的和善,可是卻能做出慘無人寰的事情來,兇殘的狼總會有一張羊皮為自己的罪行做掩蓋嗎?
素媛把她的害怕寫在了日記本上,顫顫巍巍的字眼是她的心情,她相信壞叔叔做了壞事,就一定會受到懲罰,可我們都知道,罪惡有時和懲罰是不成正比的,就像善良與回報,努力與收獲的一對對,怎敢去奢望出去五分,回來五分。
Part3:甜
01
但凡是看過素媛的,我覺得在出現這個鏡頭時,都會會心一笑,真的是太棒了。處在素媛受傷后的壓抑里,然后突然讓你眼前一亮,把壓著你的東西一股腦地全都撤走了,就像在山洞里靠著火把微弱的光源照明,突然看到了光明一樣。
外面的陽光正好,把整個病房都照的有些夢幻,仿佛黑暗不曾來過,仿佛素媛從未受到傷害,仿佛所有的兒童都在健康快樂地成長一樣!
相信童話是種怎樣的感覺?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里面的人物而激動萬分,身邊擺滿了他們的周邊……不知道,我沒有那種體會。
我和朋友說“看完《熔爐》和《素媛》不能再看了,我得去看一部動畫”,后來她提到了“治愈系”一詞,我突然才反應過來,我在看動畫,其實亦是在被治愈,因為那些簡單而又永恒的美好,因為那些亙古不變的永遠新鮮的主題。
02
影片中的這個小男孩人物的設置真的很棒,只要是他的出現,無一不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一個是影片剛開始不久,素媛說她打游戲太用力了,他就和素媛吵了起來,說素媛是“小不點”,兩個人比著身高,看誰才是小不點。
身處其中的他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但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小孩子的天真,太可愛了。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也不然,在小孩子的認知下,令他們發愁的事可多著呢,就像素媛算不出數學題,就像我的小時候,和好朋友冷戰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個是素媛從醫院回了家里,小男孩知道了,在素媛爸爸面前竟然刷地一下子哭了。說著如果那天和素媛一起走的話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兒了。
看到這兒時,一方面我又再一次地為孩子的善良所打動,另一方面覺得這部片子對小孩子心理的把握真是太到位了。
就是這種心理,孩子會在“災難”面前無意識地夸大自己對于它的推動作用,因為自己的一個很小的行為過思想而背負較大的罪惡感,仿佛只要自己不那樣做,就可以避免這場“災難”發生一樣。
我想不出具體的一個例子,但這種心理我曾自己真真切切地體會過。
第三個是在最后,他們一起去看剛出去不久的素媛弟弟,提到“頭大”的話題,真是滿滿的溫馨,愿這世界都可以如此和諧與友愛,愿孩子們的天真依舊,愿傷害他們的力量遠離……
03
素媛從包里拿出糖果分給大家,看似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內容卻代表著素媛心理創傷的漸漸愈合,糖果之間的摩擦正好可以掩蓋裙子下塑料的摩擦聲,這也成為了她自身融入集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甜的不只是糖果,更是因為素媛不斷的被治愈。
Part4:辣
我吃不得辣,但有辣的飯菜總是特別香,所以我常常有的狀態是一邊吃,一邊哭。
這部分,主要講的也是讓我辣眼睛的部分,那些讓我無法控制眼淚刷刷往下流的部分。
01
素媛是個特別有靈氣的小女孩,一方面她會沉浸在童話中,在童話里玩的不亦樂乎,另一方面她又關照現實,有時候讓人心疼。
她在醫院睜開眼,第一次見到爸爸,說的是他的工作;在后來與心理老師的談話中,說道讓爸爸媽媽忙了好多,不能開店了,還花了好多錢……
這一回,她站在她喜歡的動畫人物面前,靜靜地,輕輕地問“是爸爸嗎?”,一句話,應該把很多人都問哭了吧!
這位爸爸對女兒的愛讓所有的觀眾都看在眼里,自始至終的陪伴與愛,無聲無息地流淌著。
02
愛是阻止罪惡發生的根源。
一片的喧囂吵鬧因為素媛的哭泣而靜止,論誰也不會不為之動容,不敢相信,如果沒有素媛的一抱,這個已是傷痕累累的家庭還會遭受怎樣的傷害與痛。
03
鏡頭緩緩地向前退推移,不著急地跟在素媛身后,一步,又一步,她走著,我哭著。
在這一部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哭,就是不由自己控制,這條路上,她走過傷痛,走向新生。
寫在最后
這部影片著重于刻畫傷害之后心靈的治愈,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從小孩子的視角,一點一點地看她恢復,對小孩子的心理把握的很棒。
有很長的一段是素媛與心理老師的對話內容,一次又一次的鏡頭出現,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感動與震撼!
愿素媛能夠健康長大,愿她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樣,沐浴溫暖的陽光,從身體到心靈……
365極限挑戰營,第三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