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了一周的娛樂,用別人的紙醉金迷和聲色犬馬來裝點文字,假裝自己生活在上游社會給人家“指指點點”,周末時有些累了。
趁著年底,隨便的寫下一組文字,為了好玩,為了把日子過的更簡潔明了。
2
在冬天的霧霾剛起之時,就看到一篇長微博“預言”,大意是說霧霾污染已定局,最嚴重的會有三個城市,這個城市赫然在目。如今,這里基本沒有過空氣質量在“輕度污染”以下的時候。
習慣了食品問題,習慣了酷熱難當,習慣了霧霾重重。都在想著去買“純天然”,卻不知道土壤和水都壞了的時候,還有什么是天然的。污染重的時候,都說想移民,但是這就像每次遇到同事說“忙”、效益不好時互相說想跳槽一樣,都只停留在說說而已。
未來會怎樣呢?穹頂之下,哪里是樂土?
3
微信啟動的圖像一直沒換,開發者孤獨的身影站在月球旁邊,據說這里還有過一個故事。但是微信朋友圈卻已經不忍再看,圈里無數的信息和轉發,除了用來工作,還是工作,哪里都沒有真實的自我。微信如此,其它地方也差不多。
所以,“發明”這個詞,是不是真的存在?
理論上,發明是指以前沒有的被開發出來了。但是所有的發明之后,好像生活也沒多大改變,尤其是精神層面。費爾南多·佩所阿一生沒有離開小鎮,但他想到的和寫下,比今天人們繞地球游玩一周收獲的都要深刻。社交媒體的無孔不入之后,讓所有的信息和需求都如VR一般在眼前,然后呢?
沒有然后。遙遠的依舊看不見,眼前的依舊心煩亂。
4
年底,紅包飛已經沒什么意義了。明星和名人們的網購店以各種理由打折,當然,其它的也在打,不打折已經不好意思打招呼了。這一類的消息高居微博榜首。然后就是明星們的那點兒事,一起開扒,一起熱鬧,每個人比居委會大媽們還要熱心,傳播著,聽著,看著,說著,卻不知道別人的故事對自己有什么意義。
那個為病危女兒捐款的父親,在女兒走后沒多久,就出了新書。當初文字里的幾個理由聲辯,視頻里的種種不堪,如今就出書又來圈錢……不管有沒有天堂或者異次元,希望那個女孩兒可以在別處安好。而這個父親,祝愿他此生碼的所有字最后都成為壓在他心上的墳,夜夜噩夢。
5
想要更安靜更仔細的看一本書,哪怕記性再不好,哪怕時間再忙,也不找借口,就是把書看好,像看自己一樣。
然后要堅持鍛煉,抵抗和延緩時間所帶來的自然規律。讓身體更健康的生活著,更多的去看這個世界的美好。其實美好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
盡量少一點做“刺猬”的時間,在依舊冷靜的同時,不過于敏感,不多疑,安靜的聽著,好好的去溝通。當然,這是對愛的人。
再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有溫暖,2017年,慢慢走著,開心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