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講互聯網高科技創(chuàng)業(yè),這時候開個小公關公司,聽起來是不是很過時?
現在小公關公司,生意都好得不行,你信嗎?
最近在關注“小而美公關公司”,評出來的十家,有成立未滿一年的,有10年以上的,他們都是三五十人的規(guī)模,幾十萬到幾千萬的營收, 他們都保持著小而美, 富而美,將來可能大而富而美。
開公關公司,20年前的那一撥兒,挺過來的,有的已經上了市;10年前那批,有的正在上市的路上;近三四年起來的小公司,正借著數字營銷的大勢往前猛跑,他們都說,不缺業(yè)務,擔心團隊能力跟不上,擔心把客戶的活兒做砸,拒絕的單子不比接的單子少。
我注意到去年底,媒體對前南方周末副總經理馬蘇格創(chuàng)立的注意力傳播準備沖新三板的報道,新聞里說:“按照市場上公關傳播股的估值水平,注意力掛牌后,持股93%的馬蘇格夫婦將成為億萬富翁。“
這樣的消息,讓行業(yè)的人都坐不住。
上個月跟公關界一些大佬聚會,有藍標、時空視點、迪思等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或高管。馬蘇格也在,他說:“以前就是做好公關自己行當的事,想不通為什么要資本,現在勸大家與資本對接,在技術、能力上徹底提升自己,感謝最早資本化的企業(yè),原來覺得公關公司拿不出手,現在感覺資本為整個行業(yè)帶來價值。“
已經上了新三板的時空視點創(chuàng)始人劉方俊說:“資本的介入有好處也有壓力,以前客戶有公關部,公關公司就是標配;現在所有職能要重新定義,傳播效果的衡量、業(yè)績轉化,內容生成的方式,客戶和我們整個行業(yè)都在一起摸索。“
在行業(yè)的重新洗牌中,“小而美公關公司“最有希望顛覆。 我問過小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你們怕不怕跟國際公司和大公司競爭,他們說完全不怕,為什么,因為客戶的需求分散化多元化了,小公司不僅在夾縫中發(fā)現機會,而且還會搶到大塊的肉,因為我們不是在跟藍標這樣的巨頭競爭,而是跟藍標的一個小團隊競爭,大公司不可能滲透到客戶的每一個需求。
我跟十家“小而美公關公司”之一,銳易縱橫的創(chuàng)始人王春雨做了一番深談,小公司最終會被大公司吞掉嗎,小公司的機會在哪里,最怕什么,你會不會鼓勵今天還有人出來創(chuàng)業(yè)做小公關公司。
王春雨講起,一般創(chuàng)業(yè)需要及個要素:資金,業(yè)務機會、團隊,他們四年前開始干的時候,只有第三個。八個人的團隊,公司開業(yè)時辦公室沒有裝修完,在咖啡館上了兩個星期班,每天要去占座位,呆一整天,現在一聞到咖啡館的味道還覺得反胃。
他們專注的,就是一開始抓住每一個機會,做出口碑,給一家著名互聯網公司提供服務,聲譽在這家大公司傳開,從一個事業(yè)部到另一個事業(yè)部。王春雨說:“中小型公司,沒有一個不是用自己的業(yè)務、口碑、創(chuàng)意能力拿下客戶,而且持續(xù)下來的。”
他說:“當年是一個進入的窗口,但是數字營銷這個窗口一直開著,你總會感覺,好像什么事情都被人做了,但是,這個行業(yè)其實什么時候都有機會。“
王春雨總在用一個詞:靈動,他說:“小公司不可失去靈動,我們可以接更多的單,但是忍住了,我們沒有為業(yè)務發(fā)愁過,擔心的就是接那些客戶不清楚需求,或者追求表面業(yè)績的客戶, 像刷流量,造數據,團隊必須能不斷創(chuàng)造優(yōu)秀案例,否則是對團隊的傷害。”
在銳意縱橫公關,公司對員工的獎勵,都是獎項目,獎案例,他們也很在意客戶能不能給獎。王春雨有時會去“威脅”客戶,你不能讓給你做事的團隊在我這里和你這里拿不到獎,你要讓他們做帶勁的事情。
有一回,他們給客戶做了一個H5,客戶要把自己的廣告放在第一頁,團隊跟客戶磨了很長時間,告訴他們這樣影響傳播效果,說不通。最后王春雨跟團隊說,要么客戶按我們的想法做,如果效果不好,不收他的錢;如果客戶堅持,就請把銳意公關的Logo也拿掉,我們不希望業(yè)界知道這是銳意的方案。 最后,客戶聽取了他們的意見。
在人們印象中,公關公司總是處在劣勢,如果說甲方的公關部都會經常淪為“打雜的”,公關公司更是在產業(yè)鏈條的下游被動應付,跟客戶“叫板”的底氣,來自創(chuàng)意的自信,完成客戶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的能力。王春雨說:“乙方停止思考,就是自己放棄被尊重的權利。“
為騰訊網做營銷,如何不把騰訊網的口號“事實派”簡單理解為就是報道事實,而是發(fā)現事實后面的社會情感癥結,王春雨在自己經歷救助一名流浪人的基礎上,跟團隊做了一個“流浪漢借手機”新聞策劃,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流浪漢借手機”報道是騰訊網”事實派“的品牌詮釋
我問,從傳統(tǒng)公關轉到數字,難在哪里,你作為80后,跟90后有代溝嗎?
王春雨說:“傳統(tǒng)和數字,就像跳芭蕾的,說我想跳跳街舞,可是你不知道,跳街舞的人,走在路上,整個人的感覺都是那種狀態(tài);除非你也每天穿成那樣隨意,在嘈雜的人群中而不是優(yōu)雅的舞臺上看世界。”
他說:“我承認我不會寫那種微博長文,不會做H5,但是傳統(tǒng)公關的經驗,對形式和內容的敏感、理解、判斷,我們的功力仍然在,最核心的是人性、人的需求、行為方式。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欣賞90后,知道他們的笑點。”
美國作家劉易斯·托馬斯在《脆弱的物種》中有一段話:“此時此刻,我們是反常的,是人群周邊一群忸怩的孩子,不確切自己的位置,不愿入群,傾向于貪婪。成長的煩惱,對個人固然艱難,對整個物種就更是長期的磨難。”
托馬斯講的是人類,中國的公關業(yè),所有那些崛起著變化的行業(yè),何嘗不是如此?
在創(chuàng)意密集的公關和營銷行業(yè),乙方的老板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很多傳統(tǒng)公關做下來的人,自我感覺良好,職位、薪資、架子放不下來,招中高層管理人很難。
這是一個機會滿滿,也是競爭中迅速淘汰的時代。
希望那些已經和準備上市的公關公司,幫助行業(yè)把這個窗口開得再大一些。
我問王春雨,準備上市嗎?他說:“想過,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做大的途徑并保持小公司的靈動與創(chuàng)新力,我們寧愿繼續(xù)小著。”
小而美,我多喜歡這個詞。本文的標題原來我想用:“靈動著,做小而美的公關”。
但是這個太傳統(tǒng),現在抓眼球的標題應該這樣:
“震驚!這些打雜的小子們,現在也要上市了!”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看十家“小而美公關公司”名單和介紹,第11家“遼陽同信廣告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成員多是殘障人士,向他們致敬。 這次“評選”,參照各家公司的規(guī)模、營業(yè)額、案例水平等,主要為促進行業(yè)進步,并非嚴格科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