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慣用右手的人多于左撇子,所以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事物都是為右撇子設(shè)置的。書中舉例了一個椅子的小翻板,使得人們能借助這個小翻板進行寫字,但這個小翻板通常設(shè)置在右手邊,所以左撇子的人用起來就會很不舒服。作者把這種叫作“情境障礙”。基于此,作者認為這個世界基本上也是為“疊放型”人士設(shè)置的,他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是“疊放型”,他們喜歡把文件整理的有條不紊之后,放進層疊式的文件筐里。而作者本人,是平攤型的人,他喜歡把手上在做的事情全部都平攤在眼前。我是作者認為的“疊放型”,所以并不是很能理解“平攤型”。
在接下來的第七章中,作者提到,戰(zhàn)拖的最佳方法就是跟不拖沓的人合作。這和之前的定鬧鐘有點相似,不過比鬧鐘好用,畢竟鬧鐘是死物,而不拖沓的人可是會不停的督促你,這可不是你關(guān)掉鬧鐘就可以逃避的事情。
第八章的內(nèi)容,則是作者對結(jié)構(gòu)化拖延人士的一些安慰:有些時候,缺點也有額外的福利。即,拖拉一點,有時候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但這不是想把“拖拉”的缺點詭辯成一種美德,他只是想讓拖延癥患者少一點內(nèi)疚感,因為,他們所完成的事情已經(jīng)不少了。
回顧之前的內(nèi)容,作者的重點并不是說如何改變拖延癥,而是讓愛拖拉的人士能夠利用拖拉的特性,從而完成很多的事情。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思路,但要達到作者這樣的水平,也很難。對我來說,最難的是,有個誘惑是:我要戰(zhàn)勝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