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東臨瑞 ? ? 圖 | 網絡(侵刪)
平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此便可不負來歲今朝,不讓燈花空老。
——星零
上古這本書是我迄今為止最喜歡的仙俠古言,因為喜歡,所以無數次重溫。無論是以電子書的方式、以逛貼吧的方式還是以聽廣播的方式,都能津津有味,緊接著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從中抽離。因為這本書便非常喜歡星零,她一定是個胸中有丘壑的姑娘,書中所塑的世界十分的宏大古樸。一種蒼茫悠遠的氣息籠罩著整個故事,對愛情的塑造尤其是亮色,對人物的塑造更是足見作者筆墨所到之處的深厚文字功底。又或者與文字無關,更讓人驚嘆的是一種世界觀刻畫上的極盡大氣與蒼茫,在諸多小說里面真是鮮少見到。
01-上古界暗戀篇
十三萬年,對于這些真神來講,或許也不過爾爾。
彼時,上古是個肆意風流、沒心沒肺的。于情之一事,更是難見的反應遲鈍。
就是在這樣的彼時,白玦甘愿止步于桃林遙望她千萬載。或許他從來沒想過找上古一訴衷腸吧——我喜歡是我的事,與她無關,大概存了這么個不平白擾亂上古心神的想法,又或者是不夠自信,若是被拒絕,那再見實在太尷尬,反正比起毫無把握的未來,倒不如好好享受當下的各自安好、交情篤深。
奇特的是他卻似從不避諱讓旁的人知道此心之所向,此情之所系。
以下場景當在白玦的萬千歲月里重復了無數次吧——好在月彌實在是看不過去白玦這種過于憋得住的性子,于是本著撮合的心思拉著上古去聽了回墻角。
白玦面前的仙娥說不準正是滿心的羞羞答答,可冷不防一盆冷水澆下——我等了十三萬年都未有個結果,你憑什么認為本君該為你五百年的妄念負責?(高傲是高傲了些,不過話語間的不屑倒是讓人意外,看來清冷坦蕩如白玦,也不見得是對這種默默守候的現狀甘之如飴的。)
仙娥心中先是大驚,大驚之后便是大定,如果是朝圣殿那位,倒也端的是理所當然,畢竟那人舉手投足間都是睥睨世間的絕代風華,且縱觀整個上古界,也只此一位。
話說白玦只要不是對著上古,深情告白啥的信手拈來得就跟嘮家常似的——我所鐘情之人,無論她位列真神,抑或凡如塵土,于我而言,都毫無區別。我愛者,戀者,傾者,慕者,唯她而已。十三萬年也好,三十萬年也罷,我愿意在這桃淵林,一世相等。她未必是世間最好,卻是我眼中獨一無二,無可替代。上古知曉如何,不知曉又如何?她過她的日子,我候著守著便是。他若眷念蒼生,我便為她守住輪回;她若看重世間生靈,我便為她護下三界,她若愿九州繁盛,我便為她蕩滌八荒,她若想四海安寧,我便讓這天下無垢。我所鐘之人,名喚上古,只不過正好是這一界之主,三界真神罷了。如此隱忍而情深,明明內心萬千波濤翻涌卻偏偏表現出來的就是一派輕描淡寫的從容。正如他日日琢刻的木雕般,這人確實是個木頭的性子無疑。若是沒有月彌,那上古就很有可能要直到混沌之劫時才能從他痛苦的表情里窺見一二分他的心意吧。所以很感激月彌這個月老,讓上古的凡心得以提前動了兩三百年。(可惜月彌的妾有意,天啟的癡心錯付,終究是化為了亙古的遺憾。)于是,也讓這個故事已有的或即將有的番外能多摻了些糖,兩大真神談戀愛,還都是那種打死不說出口的類型,想想都覺得搞笑又溫情。
真神的腦回路和凡人都不太一樣的,反正有大把的歲月供他們消磨。說起幾十萬年啥的估計眼皮都不眨一下的。
02-后古界養成記篇
以柏玄的身份撫養后池,吃穿用度無不是上古當年所用,極盡奢華之能事,加之古君上神為后池求了上神之尊,方才養育出了后池超然的氣度。無聲的陪伴,再次看著這個生命從幼小走向茁壯,這種更接近親情的關系更多是作者在替白玦宣誓:自上古誕生之日到白玦隕落之時,白玦從未在上古的千萬載生命里缺席過,哪怕片刻亦無。天啟所敗給的正是這種可怕的宣證,因為它存在,且跋扈地存在,是不容置喙的事實,是只能讓其他的干擾俯首稱臣的力量源泉。
03-后古界正大光明篇
借白玦的話來品味一下這段轟轟烈烈、酣暢淋漓的歲月——上古,你不知道,我有多慶幸,能以清穆的身份,曾經名正言順地陪在你身邊,光明正大地愛過你。至少,我千萬年的生命,再也沒有遺憾。不知歲月,無關風景。
那時上古只是清池宮的后池,對著這些年聲名鵲起的清穆說:無論三界六道,九州八荒,只要我還在,就不會扔下你。那時來歷不詳的清穆聽了這話,心中萌生了源源不盡的暖意,篤定地回:好,后池,你要記住你今日所言。
隱藏在這番話之下的是更為濃厚的情意——我于北海而生,無牽無掛,孑然一行,后池,我就當你此諾為真,三界六道,九州八荒,我且陪你一試眾生,但又何妨!
為避免后池為難,他選擇歷雷劫,哪怕粉身碎骨,只要全心全意,不平白受人恩惠,與白玦的瞻前顧后不一樣,與白玦的悄聲無息不一樣,清穆要的愛毫無負擔且轟轟烈烈,雖然他本人可能是意識不到這份轟動的。
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后,他在眾仙面前向古君上神開口求娶:下君清穆,愿以身為娉,迎娶后池上神,還望古君上神答應。
求娶獲允,清穆對天起誓——我在一日,這三界之內,九州之中,神傷她,我便誅神,魔辱她,我便誅魔,若違此誓,他日必定萬魔嗜心,魂飛魄散。清穆真的是根植于白玦內心的靈魂,這個靈魂更加能肆無忌憚,也更加能純粹無憂地守護想守護的人。
04-混沌劫情深似海篇
到了彌留之際,白玦唯一能再說說心里話的人也只剩下一個天啟——我一世都沒有求過你,唯此一事,在我和混沌之劫一起消失后,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告訴上古真相。一定要讓她好好地、平安地活下去。
他花了六萬年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點,費盡心神布下這一切,只是為了在他消失的那一日,上古不會如他當初一般,縱使榮華千世,卻生死絕望,萬丈傾頹于一夕間。那種痛苦,他嘗過,才會終其一生,都不愿上古面臨如斯境地。
然對于天啟來說,這些是厚重的壓力,從今往后,他的愛中帶著的是對白玦的愧疚、對白玦的欽佩、對白玦的慨嘆。雖知對天啟有些不公,但是若真的誰都不說,就這么離開,那白玦也實在實在實在太苦了些。
消散于世間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是安然更是無怨無悔——上古,萬載時光,我待你歸來,伴你長大,候你重生,將三界重新奉于你手,卻唯獨不能告訴你,我愛你。比三界亙古,比蒼天永壽,比千世萬世更長久,從你輪回之時開始,卻不會在我死的那一刻結束。這才是,我最后能為你做的事。
我們絲毫不會懷疑,就算時光重來,他也是一樣的選擇。在后池刺傷他時,他明知自己不能承受這般刻骨的恨意,可是他依然選擇慶幸;在阿啟軟軟糯糯地哀求他還他父神之時,他雖然差點情難自控就要抱住這個凝聚他愛與期望的孩子,可是他依然選擇冷漠。他不是不想要闔家團圓,不是不想要風花雪月,只不過比起那些,上古放在心上的一切更是他此生不渝的信仰。
這個故事最遺憾的莫過于身為白玦,他從不知上古真正的心意。不知上古心中有他,不知上古對三界的愛與對他的愛是能夠相提并論的。
上古享受著這世間最難能可貴的情意,可惜,最開始她不知,于是什么都做不了;當她好不容易知時,她想著要還了白玦這萬載歲月的相思,再公平地談一場戀愛。
猝不及防是混沌之劫,這是屬于上古的夙命,她只能承擔,也一定會一力承擔,待到了后古界,清穆與后池琴瑟和鳴,但是她要全對柏玄的恩義,只好放逐自己于無名之境。
清穆的覺醒更是白玦使命的必然,覺醒時給了后池致命的打擊。
再到上古蘇醒,全然忘記了身為后池的記憶,也忘記了混沌之劫前萌動的情意。
終于有一日,上古想起了所有失去的回憶,可是白玦已然消失得一干二凈。身為三界都仰望的存在,她本是無所不能的上古神祗,可若只看她的感情,真正由得她心中所念的也沒有幾分。
石鏈之上赫然刻著——上古,我是白玦。白玦最后留給上古的,竟然是這樣一句話。
于是上古心中亦浮起萬千悔恨,上古界時已經欠了白玦十三萬年,看向虛空的時候,上古最想對白玦說的,不外是——這些年,你到底是怎么走過來的?六萬年前的清池宮,你對著懵懂的后池,最想說的,是不是終究只是這一句?——我是上古,你是白玦。不是柏玄,不是清穆,不是這世間任何一人,只是那個在桃淵林默默守望十三萬載、說“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白玦。我以為你足夠決絕心狠,到最后才發現……這六萬年,連一個可以告訴我你是誰的機會,我都不曾給過。我負你何止十三萬載,欠你又何止三世?這一輩子,我對得起漫天諸神,對得起九州八荒萬物生靈,對得起撒手而去的父神擎天,唯獨單單一個你,即便我記上千載萬載,都還不清。白玦,我該如何做?我從未如此時一般篤定——六萬年前,我就該在祭臺上死去。
我其實都不用畫蛇添足再去多寫什么,因為情感部分作者都用了十二萬分的用心濃墨重彩地進行描繪。這也是我對本書愛不釋手的原因了。回歸到最開始我所說的,本書的架構之精彩超越我對本書情感線的期盼,即便這樣,依然感激它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圓滿結局——
上古不會忘記一個人這六萬年來孤獨相守,不會忘記他在北海深處千年冰封,不會忘記他在青龍臺上挫骨焚身之痛,不會忘記他為她魂飛魄散化為灰煙……如今,這九州寂寥,三界落寞,乾坤臺上唯剩她孤單的身影。
百年后......
熟悉的桃林之內,那人翩然而至,九州安在,斯人已歸,一句“上古,我是白玦” 足夠我們回味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