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流利說"的一點思考(2)

通過古典老師提到過的"幸福是一種能力",我意識到提高我的感知幸福的能力,也是能夠讓自己變得幸福的一種"主動"途徑.

知道這是主動的,那就很厲害了.這意味著幸福這種本來我以為虛無縹緲的東西,竟然能讓我稍稍抓住一點它的尾巴.畢竟,既然幸福是一種能力,那我現在只要通過訓練,將來不就能變得幸福點了嗎?即得出,現在訓練+時間=將來幸福這個確定的公式.

請注意,"確定"兩個字,很重要!因為這是將我之前所說的想法轉化成實物的關鍵.

很多時候,我之所以不能堅持做那些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認為是內耗.為啥會產生內耗?這個問題我也看過很多說法,比如說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說法,"大象"與"騎象人"的說法,李笑來的"白馬","黑馬"和"騎手"的說法.<思考,快與慢>中"模式A"與"模式B"的說法...上面的各種看法讓我對自身有了更好的了解,踩著前人的肩膀,我也有了一點自己的思考:"翻譯官模型".

中國人-翻譯官-美國人

上面的模型,是我們日常都很熟悉的場景.中美雙方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想要溝通,只能靠翻譯.但問題是,雙方語言都是有差異的,那必然導致語言在傳遞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例如,我們該如何向美國人傳遞"上火"這個詞語?或者美國人如何向我們傳遞"judge"這個概念呢?

同樣,其實這個模型也可以適用于我們自身.

理性-反饋機制-身體

每當我們在看到什么刷新認知的東西時,我們大腦就會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感覺.這就是理性通過反饋機制傳遞給身體.然后身體感受到這股蠢蠢欲動,所以它開始動了.但遺憾的是,由于反饋機制翻譯的太差,身體只知道這股蠢蠢欲動,但它的理解是:你不動不自在是吧?那我就動一動,讓你自在起來.所以它就按照以往的經驗動了起來:吃喝玩樂.同時通過反饋機制,跟我們的大腦說:"問題解決了,你看,有這么多快樂的感覺"然而我們的理性并不是那么好騙的,雖然接收了這么多快樂的感覺,但它還是知道"不對!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然后又通過反饋機制發送一波蠢蠢欲動,如此往復,直到我們精疲力盡..

以往我理性一旦敗陣之后,我會習慣性把問題歸咎于身體,即我是個貪圖吃喝玩樂的家伙,或者歸咎于外界因素,即我沒有錯,都是世界的錯!而當我把問題放到這個"翻譯官模型"之后來考慮,我發現,根本問題可能出在翻譯官上,即我們的反饋機制,作為中間的傳遞信息的重要角色,顯然它并沒有按照我們的預期來做好工作.不過這也不怪它,畢竟人類現代社會出現只不過幾百年的時間,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的反饋機制顯然并未能進化出我們所需要的能力.

所幸的是,我們的這套反饋機制,還是具有可改進的空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