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七天,時間很長,想來很多家庭都選擇離開家門,到別處去走一走,逛一逛。但是,于我,卻享受在假期工作的感覺。帶著工作,在旅行中,與一些風景偶遇,既放松了工作中的壓力,又因為一些沿途的風景,帶給我內心一些感動。
第一站:聊城
1、車站、車、人。
聊城的車站。剛下車站,聊城火車站的新,讓我對它有了一些好感,但這并不代表我是喜新厭舊的人。聊城車站的新,是一種干凈的心,讓人看了內心很舒服。下車先給遠在煙臺的好友去一個電話。她的老家就是聊城,因為多年追求學業,早已離開家鄉,在外發展。電話中簡單寒暄幾句之后,開始向她炫耀我正在她的“地盤”上肆無忌憚嘚瑟的心情。因為她,對于第一次來的聊城,我一點也沒有陌生的疏離感。人總是會有這樣的時候,沒來由的因為一首歌,一個人,就對一個地方無緣無故的親和起來。
聊城的車。紅色小電動是一亮點,幾元錢就可以邊透過玻璃,邊欣賞聊城的街道、人,還能帶你去到目的地。第一站,直奔運河博物館,場館很大,記不太清楚了,大約分四層。因為沒有導游,只能自己閑逛,看看墻上掛的刺繡,看看字,看看畫,透過它們,了解一些運河史。聊城的運河是京杭運河的一部分,通商船的便利,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水的地方,發展自然是壞不到哪里去的。
2、感受古城之韻。
聊城的古城。五點下班,來不及正兒八經吃頓晚飯,就著急去領略聊城夜的美。來到古城區,信步閑逛的隨處瞧著,小吃很多,但是與別處并無差別,這可能就是信息時代的通病。去到一個地方,想找點特色的吃,特色的工藝,卻失望的發現,跟別處如出一轍,頓覺沒了新意。還好,遇見了他們:皮影、樂隊、舊書店。一個樂隊,連續兩晚上聽他們唱歌,卻最終沒有去知道他們樂隊的名字。他們唱汪峰,唱趙照,也唱自己的歌。他們在上面唱的動情,下面的觀眾樸實、單純。在我看來,下面的人聽不懂上面的人在唱什么情,只覺得他們唱起歌來很洋氣,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唱的人只管在唱自己,聽的人只管聽自己愿意聽的,即使中間隔著情感的河流,但是依然能互相影響那么一絲一毫。何況,有了第一次的聽不懂,才能有以后的聽得懂,音樂就是這樣慢慢的影響著身邊的人、事、情。
第二站:東平
3、地域限制下的淳樸。
一葉知秋,不自覺天就涼了。出差在外快一個星期了,走時還是有些溫暖的天氣,不自覺在傍晚開始轉寒了,帶的衣服不是很夠,秋天的味道透過薄薄的衣服傳遞到身體,最后,冷到心里。傍晚頂著大寒天,在酒店周圍溜達,順著吵鬧聲,看到了搭臺表演。表演歌手上臺之前,主持人為了熱絡場子,現場隨機發放一些小物品,濕巾、餅干等等。這在我看來都不怎么入得了眼的一些小物品,卻使得現場的家長和孩子爭相哄搶著。這種感覺是我羨慕的,因為一點別人小小的贈送,就表現的很積極、很踴躍,我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細細想來,這么多年在外求學,看過的人,見過的事,漸漸多了,人生的閱歷也豐富了,這種小地方的事物,已經激不起我內心任何的漣漪,人已麻木。小時候,每到過年,就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了。除了能穿新衣服,還能放鞭炮。正月十五的時候,掌著燈籠,點著蠟燭,就想讓這個世界再亮一點。最樂意干的事情,就是去挨家挨戶的門口,收集燃滅留下的蠟燭頭,然后將它們聚到一起,最后干了什么,也忘記了。現在記住的樂趣,就是當時收集的過程,因為很多孩子都在搶著干這件事,所以就跟比賽似的,樂此不疲。那時候,自己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心思是單純的,所以身邊一點點小事,做起來都感覺很有意思。現在想來,這估計就是地域限制下,保留住的淳樸吧!
4、登高而曉人生。
出差最后一天,想著抽時間去爬一爬白佛山。跟酒店前臺咨詢了一下,也算是東平的著名景觀之一,正好離著我住的酒店最近,十分鐘的車程。山腳下正在進行休整,于是從側門進取。可能因為國慶最旺的時候過去了,要不就是因為地處偏僻之地,沒什么看點,待我們進山的時候,發現沒什么人,很多景點設施也在建設中。于是,我們就繼續往上走,因為我們心想,沒有了景點設施,但起碼有山頂俯瞰的風景可看。自小恐高的我,偏偏又具有嘗試新奇東西的該死的好奇心,于是就拾級而上,登到三分之二的時候,不小心往身后看來一眼,一下子害怕了起來。同伴在旁提醒:“往前看,不要往后看”。這突然讓我想到人生不就是這樣嘛!總是瞻前顧后,往往就忽視了當下應該走的路,少了分對于腳下路的專注,更不用說走好以后的路了。待到我們終于登上山頂,對著腳下的天空大喊,登頂的成就感無法言喻,只能用“啊”吼出來。我們用腳累到最后堆砌出來的高度,成就了我們對于人生的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