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做為曾經的恐癌患者,我也像很多恐癌患者一樣,除了擔心,也許就是去學習研究癌癥了。當然大家會覺得可笑,你是什么專業,在哪個實驗室工作?我有自知之明,所以只是在癌癥的定義上,發表下對癌癥的看法。
? ? ? ? 我不只是中國的語言文化本來就強調語義的歧義性,還是主流醫學界不屑于玩弄文字游戲。這個讓全世界都恐慌的疾病,既然沒有一個名字。癌癥是病嗎?不是,它只是癥狀,否則我們就叫它癌病了。這種文字游戲看似無聊,但實際上人類的思維就是由語言構造而成,我們潛意識的研究方向,肯定會受語義影響。就像感冒,它會有癥狀:發燒,咳嗽。但它背后的疾病我們都知道是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方法大眾都已知曉,所以我們的治療方法就是細菌性的打抗生素,病毒性的自己扛了。當然你會說癌癥與感冒有可比性嗎?這個就要從時間的維度看,感冒在歷史的某一階段也奪取過很多人的生命,而且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討論癌癥的定義對研究方向的影響,可以想象,在感冒肆虐的年代,如果我們不知道其背后的疾病,僅僅把感冒叫做咳嗽癥,那么治療感冒的研究方向又會退后多少年。
? ? ? ? ?現如今,大眾對癌癥的理解,就是腫瘤。我覺得這種理解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腫瘤只是這個致命疾病的很多癥狀中的小小的一種。癌癥背后的疾病是一種人類尚未了解清楚的全身性疾病,它的癥狀有發燒,炎癥,疼痛,然后還附帶長瘤子,并且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癌癥病人不是死于腫瘤,而是死于惡病質。如果你問十個人為什么癌癥會致死,九個人也許會回答,因為長瘤子,把重要器官堵住了。但是人的代償能力是超越想象的,半個胃,一個腎,甚至半個腦都能活,很少有癌癥病人死于重要器官被瘤子堵上了(當然也有)。如果有親人朋友經歷過癌癥的就會了解,癌癥病人多死于復發,原生瘤一般都拳頭大小,但經過手術,化療治療后蠻好的,但一旦復發,轉移瘤一般都很小,但病人大多卻無力回天,這時我們還會相信病人是死于腫瘤嗎?
? ? ? ? 言歸正傳,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要與主流醫學界叫板,主流醫學比我專業的多,這些東西主流醫學界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們對大眾的普及度卻不夠。當然,就像電腦一樣,用戶不需要知道其背后的原理,只要會用就可以,但畢竟癌癥他面對的是生命,是開不得一點玩笑的。且不說有些利益熏心的醫生,會誘導有些病人做不必要的治療,即使是一個有良心的醫生,即使勸導家屬不要做不必要的治療,但因為家屬對癌癥的理解程度不夠,為了盡孝心而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不同樣讓人心痛嗎? 所以看似無意義的文字定義,卻確實會給大眾的行為帶來不同的影響,所以希望主流醫學界能加大對癌癥真相的普及,這才是真正的醫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