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我們長大了一起陪對方去看偶像的演唱會好不好?”
“好啊,這是我們的約定。”
對話二:
“小琪,你說我們未來會以什么樣的方式站在偶像面前啊?”
“我要好好努力,我希望有天在同一個舞臺上演出,然后在后臺遇到他。”
“嗯,你一定可以的,我支持你。你看,我現在在認真學粵語,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他的經紀人。”
“想想就很美好啊,那我們一起努力。”
對話三:
“小琪,最新一期的《當代歌壇》是你家偶像的封面!”
“真的啊,我趕緊去買。”
“晶晶,這期雜志里面有你偶像哎。”
“真的啊,趕緊撕下來給我,我做小冊子。”
這樣的對話,隔幾天就要出現一次。我喜歡了力宏十三年,小琪喜歡了古巨基十三年。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存在偶像,有時是一個,有時是好幾個。力宏于我,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我仰慕、喜歡的對象,更多的是我成長過程中,一個完美的陪伴。我第一次正式把力宏當成是我的偶像是在初中,當時班級里每個人都有偶像,好像沒有的話就會和小伙伴玩不到一起去。
然后在別人的推薦下聽到了力宏的歌,當時他已經將“娃哈哈”的廣告歌曲唱的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了,后來,因為喜歡,他就成了我的偶像。
我記得,我用零用錢去音像店,買了他的磁帶——《心中的日月》,那是我擁有他的第一盤專輯。封面上的二哥,很年輕。穿著黑色的衣服,戴著黑色的帽子,故意裝出一副不羈的姿態,酷酷的,很帥。
磁帶買回家,舍不得一遍遍聽,擔心會聽壞,所以每一次聆聽就變的十分的神圣與珍惜。
磁帶中的歌詞本隨身帶著的,方便和同學們交流,也方便在課后一首一首的學唱,那是我最瘋狂的學歌時代。
當時還特別流行抄歌詞,把喜歡的歌詞,用好看的信紙一筆一劃的抄一遍,美其名曰“練字”,其實哪有那么多借口,就是在漂亮的信紙上抄歌詞就覺得很幸福,當時班里每個人都在做這件事,厚厚的信紙每個人的手里都有一打。
偶像很遠,在網絡還不發達的日子里,能在電視上看到二哥的身影,這一定是件值得尖叫的事情。
那時的我們建立了一個小分隊,一起買雜志,當看到對方偶像的內容就撕下來給對方,每個人手里都做了好幾本明星的剪貼本,翻開一看,滿滿都是甜蜜。
那時候的江湖沒有那么多選秀節目,沒有那么多包裝和后來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奇怪的唱腔。
那個階段樂壇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歌手,林俊杰,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蔡依林,張韶涵,潘瑋柏等等,那些當時聽起來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今再聽起來,歌曲被賦予了時光的意義。
從我第一次認認真真的和別人說,我的偶像是王力宏至今,已經13年了。我看著他從一個有些不羈的酷酷的少年,成長為成熟穩重的男人,他也陪伴著我從青澀邁向青春。
我看著他將所有的時間奉獻給音樂,從Forever
Love到依然愛你,再到很遠很遠的今天和未來。
看著他偶爾串臺去拍了《大兵小將》《非常完美》,看他拍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戀愛通告》,還順便看了他結婚,生女。
他陪伴我經歷了青春期懵懂的愛情,陪伴我中考,高考,陪伴我渡過了最艱苦又最值得回味的學生時代,陪伴我一點點長大,一點點成熟,一點點綻放光芒。
林俊杰是張藝興的偶像,后來張藝興站到了更大的舞臺,和偶像同臺演出。
吳昕看到兒時的偶像張信哲,哭成了淚人,一不小心上了娛樂版頭條。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偶像,他們不僅僅是在那些讀書時難熬的夜晚,在生命中很多艱難的時刻給了我們力量,更多的是成為我們最完美的朋友指引我們方向。
我們從偶像身上學到了堅持和努力,學到了對待事業的敬畏與付出,學到了勇敢和自信。學會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我們在長大,偶像在變老。也許偶像不再年輕,身材不再姣好,但我們仍然感謝,他們陪伴我們度過的那段值得回憶的青春。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能站在偶像面前,我一定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親愛的偶像,抱抱我可好?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謝謝你陪伴我走過那段孤獨,青澀又美好的日子。”
90后的你們,還記得這些歌么?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Forever?love》《你是我心內的一首歌》
林俊杰:《江南》《就是我》
周杰倫:《龍卷風》《雙節棍》《七里香》
任賢齊:《兄弟》《愛的路上只有我和你》
S.H.E:《super star》《波斯貓》
張韶涵:《寓言》《遺失的美好》
羽泉:《奔跑》《最美》
梁靜茹:《勇氣》《燕尾蝶》《寧夏》
飛兒樂隊:《我們的愛》
蔡依林:《愛情三十六計》《日不落》
5566:《我難過》
何炅:《梔子花開》
劉若英:《后來》《一輩子的孤單》
光良:《童話》
李宇春:《我的心里只有你沒有他》《冬天快樂》
馬郁:《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
周筆暢:《筆記》
潘瑋柏:《不得不愛》《快樂崇拜》
趙靜怡:《我的左手旁邊是你的右手》
楊丞琳:《曖昧》《左邊》
胡歌:《六月的雨》
花兒樂隊《洗刷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