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年輕時不容易從容,因為什么都想要,卻又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內心焦躁,行動忙亂。真正重要的是,第一知道你應該要什么,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值得爭取的,第二知道你能夠要什么,做什么事最適合于你的性情和稟賦。
2.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他喜歡做這件事情,只是因為他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3.
愛情的報酬就是相愛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締結良緣。
創作的報酬就是創作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揚四海。
4.
我曾和一個五歲男孩談話,告訴他,我會變魔術,能把一個人變成一只蒼蠅。他聽了十分驚奇,問我能不能把他變成蒼蠅,我說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問我,變成蒼蠅后還能不能變回來,我說不能,他決定不讓我變了。我也一樣,想變成任何一種人,體驗任何一種生活,甚至也愿意變成一只蒼蠅,但前提是能夠變回我自己。所以,歸根到底,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5.
有了孩子以后,真是不一樣,你生命里面的一些東西,有些你不知道的本能被打開了。那是我又一次感覺到世界非常美好,有某種未知的非常美好的事情在等著我,那個感覺就是每一天都是新的。
6.
你應該靜下心來,聽一聽你生命的聲音,聽一聽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7.
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把學習變成了一件很不快樂的事情,功利化的教育目標又只求應試和謀生的成功,不求素質的真正優秀,正因為如此,大量的年輕人走上社會以后沒有快樂工作的能力,沒有自己的目標,在職場上痛苦掙扎,茫然無助。教育給學生的自由空間的確非常小,但是,要記住你不是一個被動的個體,在任何情況下,人都是可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的。既然這個體制不為你負責,你就要自己為自己負責,為你的一輩子負責,你不要被它牽著走,你要自己籌劃你的學習,而這就意味著籌劃你的未來。走上社會以后,環境更復雜,可能支配你、干擾你的因素更多,你更不能被它們牽著走,更要掌握自己的主動權,而這個主動權是從學校開始培養和掌握的。
8.
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走上社會以后,往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很無奈,不得不為謀生而工作,去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這也許是沒有辦法的,你只能忍受。我想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保持清醒,你的路還長,你不能一輩子這樣。只要你是有自己的真興趣的,你就要堅持,哪怕是在業余時間里慢慢地做。一個是興趣,一個是毅力,這兩個東西都不要丟。我相信,只要這樣,你就會在你感興趣的那個領域里越來越優秀,機會也就會越來越向你靠近。總有一天,能夠把你的愛好變成你的職業,把事業和職業統一起來。如果始終不能呢?那也沒什么,無論如何,比起那些不喜歡自己的職業,在職業之外又沒有自己的愛好的人來,你的快樂多得多,你的生活也有意義得多。為你自己考慮,比起只是埋怨工作不稱心,同時又完全放棄和荒廢了自己的愛好,豈不也是好得多嗎?
9.
世上一切真正的好東西都是如此,你必須親自去品嘗才會知道它們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10.
關于青春的指導思想:
我的指導思想很簡單,第一條是快樂。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快樂是天經地義的。我最討厭那種說教,什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價值就在于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斗。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向后推延,實際上是取消了幸福。
但是快樂不應該是單一的、短暫的、完全依賴外部條件的,而應該是豐富的、持久的、能夠靠自己創造的,否則結果仍是不快樂的。所以,我的第二條指導思想是可持續的快樂。
青春終究會消逝,不能只是及時行樂,毫不為今后考慮,例如要有真本事,要有健康的身體,等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快樂本身具有生長的能力,能夠生成新的、更多的快樂,它們實際上是一些精神性質的快樂。
青春是心智最活潑的時期,也是心智趨于定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個人倘若能夠通過讀書、思考、藝術、寫作等等充分領略心靈的快樂,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這個源泉將澤被他的整個人生,即使在艱難困苦之中,仍擁有人類最高級的快樂。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人可能在青春期獲得的最重大成就了。
11.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仿佛日子會這樣無限延續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地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于是,你心中生氣一股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劫掠。你還深切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么寶貴,有著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12.
一個古怪的矛盾:生活節奏加快了,然而沒有生活。天天爭分奪秒,歲歲年華虛度,到頭來發現一輩子真短。怎么會不短呢?沒有值得回憶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