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子一歲多了,其中有一年的時間我幾乎沒怎么見過。在外地的時候會和爸媽視頻,然后看看可愛的小侄子,聽媽媽訴說他蠢萌的趣事,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所以,我很想念回家,想念我的小侄兒。
后來左盼右盼終于放寒假了,回到家小侄子很認生,看我的眼神也很陌生,我一靠近,他就往他奶奶懷里躲。而我就是那種特別“討厭”的人,他越是躲,我就越想抱他,所以,結果就是,我抱起了他,而他卻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抓我。回來的第一天,脖子就被他抓了一道血痕。可能因為給他留了一個特別差的第一印象,所以他特別不待見我,不讓我抱,還時不時跑過來打我一下。我也不是好欺負的,就會常常在他后面輕輕踢他小屁股,搓他的臉,直到他哇的一聲哭著跑去找我媽,他哭,我笑,笑的前俯后仰。有時候喂他吃飯,他的小嘴巴張得好久,我就是不給他吃,美食總是在他的嘴邊晃,可是就是讓他夠不著,他急得直跺腳,我卻笑的花枝亂顫,我媽每次看不下去了就罵我,說我跟個孩子一樣,沒有大人的樣子。對老媽吐了個舌頭,我依然沒改。小家伙喝牛奶的時候,我又張牙舞爪的跑到他旁邊,嚇得他將奶瓶緊緊的抱在懷里不敢動……以至于后來,他見我就哭,見一次哭一次,聲音震耳欲聾,無比慘烈,我真的什么都沒做,真的只是出現了一下,經過了一下,我爸不信,總問我對他做了什么?后來,我都是偷偷摸摸從他旁邊走過,被他看到,我就把自己的臉擠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無比諂媚的笑,我猜我笑的比哭還丑。有時他看到我這樣會咯咯地笑,我的心一驚,好像最后是我被欺負了……
再說說我的大侄子,今年五歲了。我們的革命友誼那就無比深厚了。我不夸張的說他就是我一手帶大的,從剛出生那會幫他換尿布,給他喂牛奶,到后來哄他睡覺,帶他去玩,我的好多個寒暑假全都奉獻給他了。所以,我們特別親,每次視頻都要跟我嚷嚷要我帶好吃的,看著他被蟲吃光的門牙,我白了他一眼,我說你再吃牙就要掉光了。可是每次回家前都要買好多好多吃的留給他。有時候覺得就像自己的小孩,看他被欺負會心疼,總是想把好的留給他,可是相比較每天為他洗衣做飯的媽媽而言,我對他的愛只是很膚淺地停留在了買零食上。有時候覺得,我真的沒有能力去愛一個人。因為我什么也做不了。
這一次回來,大侄子也不怎么和我玩了,整天都是早出晚歸,和他的小伙伴“浪跡天涯”不亦樂乎。我不喜歡他帶一群小孩子在我身邊吵吵鬧鬧,我罵他煩。我不喜歡每次飯點挨家挨戶出去找他回來吃飯,我罵他不自覺。我不喜歡去逛街他抱著玩具拉都拉不走,我罵他不懂事。我突然發現,我不喜歡的太多了。經常被他氣的想打他,可是還要保持微笑。比如上次在舅舅家吃飯,舅舅家是開店的,他就在店里磨蹭,說餓了,我說馬上就吃飯了。然后他還是吵吵說餓了,舅媽給了他一個蛋糕。吃完了,他又吵說自己渴了,那個時候真想給他一巴掌。最后他得逞了,死皮賴臉的要到一瓶酸奶。說實話,我很尷尬。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溝通,他才會懂我心里的想法。回去后,我罵了他一頓。他的很多做法,讓我很無語。有時候真的被氣的不知道說什么好,可是我知道,對他說再多道理,他依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所以,我不再罵他了。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整日都在外面瘋,然后天黑再溜回來,每次一頓罵是躲不掉的。有時候被爸爸兇得直掉眼淚,說我沒有一個女孩子的樣子,說他真搞不懂別人家有什么好玩的,還不如自己家里自在。我也不懂他為什么要罵我,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么。然后第二天我又出去瘋了,爬樹,撈魚,捉迷藏,在田野的草垛上翻滾,我覺得很快樂。可是現在想想都心有余悸,如果遇到以前的我,我也會揪著她的耳朵,斥責她“叫你爬樹,腿摔斷了怎么辦,還撈魚,不怕淹死啊?”小時候因為想的太少,才會無所顧忌,無憂無慮,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莫名其妙被罵。而那時的大人,只會強制性的制止你,把擔心和生氣的情緒轉化成一頓罵。
我最怕媽媽有事讓我照看小孩了,大的四處瘋跑,在鄰居家搗亂,小的就追隨哥哥,而我,要寸步不離。我覺得這很傻逼。可是,又沒辦法。我讓大侄子不要到處跑,不要鬧,他一點聽不進去。鄰居家奶奶不高興地對我說,說那些孩子天天來他家吵的她頭暈,玩的玩具也不知道放回去,每次都要她收拾……我也很來氣,我喊我大侄子,我說你給我滾回家。小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很多做法讓大人討厭,而大人又是礙于大人的情面沒有直接表達出來。所以,他做的事,被別人很嫌棄的說出來。我很尷尬,也很生氣,只想立刻馬上回自己家。侄子沒有意識到,和伙伴依然上躥下跳樂此不彼,全然不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拉過來侄子,給了他一耳光。他哭著,安安靜靜的回家了。我得逞了,用暴力解決問題了,心里的氣也消了很多。可是,我一點也不開心,看著他走在前面抹眼淚,我也紅了眼圈。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這畫面似曾相識。
我小時候也這樣,莫名其妙被罵,被打,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么。可是很顯然爸媽很生氣,有時候我會帶著我的小伙伴到家里玩,家里弄得一團糟,我覺得很開心,然后爸媽跟著后面整理,他們很生氣。我非要留在鄰居家吃飯,媽媽喊我回去我不理會,我不懂媽媽為什么一定要讓我回去,現在我才知道,那時候的我看不到鄰居臉上不高興地神色,而媽媽能看到。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小時候被打的并不冤枉。侄子現在的內心一定也很委屈,可是溝通不了的情況下我還是選擇暴力方式解決。我很氣憤,可是我也很心疼。
我跟我媽說,我今天打了侄子。我說他太不懂事了,老媽說,這就是孩子啊。是的,我也曾是孩子,我不懂大人的想法。現在面對一群孩子,我似乎也像一個大人一樣。孩子和大人終究是有代溝,當我們對其做的錯事大加指責,非打即罵時,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教育還是為了泄憤?我猜,大多時候,只是為了泄憤。他所做的事給你帶來了麻煩,或者使你處于尷尬的境地,所以你生氣。小孩,其實挺無辜的。他們想的太少,所以才沒有顧及到別人的感受,他們閱歷尚淺,所以才不懂得人情世故。聽不懂別人的委婉說辭,聽不懂別人的話中有話…
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這就成了以后所謂的教養。而在我們身邊,我覺得很多很多小孩都沒有受到恰當的家庭教育。比如,左鄰右舍的小孩,大多都是爸爸在外工作,媽媽在家帶孩子,或者有的甚至是留守兒童。所以他們只是被養大,卻很少受到教育,而且也缺少溝通。家人只在乎他們是否吃飽穿暖,卻不在乎孩子在想什么。
小年夜那天晚上,一大家子聚一起吃飯。可是二伯家的堂妹遲遲沒來。二媽說她罵了堂妹幾句,堂妹和她冷戰。然后家里人挨個去哄她,本來小孩也沒怎么,這下好了,越哄越犟,就站門口一動不動。吃飯間二媽就跟我們聊天,她說不知道孩子整天在想什么,都初三了,不看書作業不寫,還不能說。有時候就問一句,作業寫了沒,堂妹就不高興了,一整天待在房里不出來,不吃飯也不說話,二媽說話間眼圈紅了,她說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交流。我知道二媽很愛女兒,可是堂妹性格總是這樣犟,一不開心就可以在沙發上坐一整天或者在門口站一整天,不吃飯也不說話。根本沒法交流。講真,我要遇到這樣的,我可能又要動手了。我覺得正因為從小不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在需要交流的時候才會一個不問一個不說,互相生氣,又互相覺得委屈。本來青春期的孩子就很叛逆,這我深有同感。我初中的時候也是,爸媽一開口我就煩,我很想表達我的想法,可是最后卻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哭。我也想坐一整天不吃不搭理人,可是爸媽喊我吃飯時,我要不去一頓毒打便在劫難逃,所以我還是比較識時務的。我覺得后來,學校的教育,生活的經歷,所看的書漸漸的把我變成了另一個人。我到現在依然不認同爸爸的教育方式。不認同身邊絕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還好,后來的我們有很多改變自己的機會,還好,后來那些不懂的事我們終究都懂了。所以,我們最后沒有變得很差勁,也沒有一直犟下去……
長大了有些事自己總會明白了。我問侄子知不知道為什么打他,他搖搖頭。我跟他道歉,也很內疚。也許我該反思一下自己,因為很多事一但不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圍內,我們就理所應當的縮小范圍,限制孩子們的活動,拒絕他們的請求,就像我不想去找他回來,所以我不允許他出門玩,事實上這真不公平,自己就是為了一己之私,畢竟對于孩子來說玩是天性。所以侄子每次問我能不能干什么的時候,我都要仔細想想,無傷大雅的話,我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有時候總覺得自己也是個孩子,現在看來,這并不是一句贊美的話。童心未泯和幼稚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