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頂尖文案
我們總說寫文案要走心
擊中用戶痛點的文案才是好文案
文案哥覺得文案人必須要懂營銷
才能寫出更撩動人心的文字
文案哥特地找了
30年廣告經驗的廣告人葉茂中
給大家深入講講如何成為一流營銷人
女孩子買包,如果只為裝東西買幾十塊就夠了,為什么要價值千萬的?
人分左腦和右腦,左腦理性右腦感性。
理性腦認為就是裝東西,但負責感性思考、藝術創意、浮躁情緒化的右腦可不這么想。更要命的是,人的理性需求是有限的,感性需求卻是無限的。這有限和無限之間,就構成永遠存在的沖突。
洞察沖突,進而解決沖突,就是營銷的目的。再進一步說,如果你會制造沖突,那你就是第一流的營銷人。
什么是沖突?沖突對于營銷的重要性?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 也進一步科學的證明了沖突存在于每一個個體的大腦中,存在于每一次消費的選擇中:
右腦追求價值;左腦追求價格;
右腦追求爽;左腦追求健康;
右腦追求藝術;左腦追求實用;
右腦追求浪漫;左腦追求性價比;
右腦的感性思維,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欲望和沖動;
左腦的理性思維,往往會帶來更多的限制和分析;
而我們日常的消費,選擇,生活,其實都是在不停解決沖突的過程,比如家庭和事業之間存在沖突;愛情和金錢之間;上班和玩樂之間;美食和肥胖之間……都存在沖突,誰能替我們解決沖突,誰就能成為我們的消費的理由。
這個時代,亂花漸欲迷人眼,但我們相信:只要人性不變,營銷的本質就不會變;人性不變,沖突就會永遠存才;尋找沖突,解決沖突,甚至制造沖突,才是營銷本質所在。
如何找到沖突的觸點?使用什么方法才能挖掘到真正的沖突?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曾有一張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國畫報》。照片中,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鉆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后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
年輕的看官,一定特別無感,就覺得一定是冷的天寒地凍,這位英雄穿的也真夠有時代烙印的;稍微有點年紀的看官,多少還能被當年的鐵人精神感動。
以我們的視角,看到的表現就是我們認知的表層;但是,這所有的表現,在1964年的日本商業情報專家眼中,則都有有效的數據:
日本商業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之謎,他們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的衣著判斷,只有在北緯46度至48度的區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推斷大慶油田位于齊齊哈爾與哈爾濱之間。并通過照片中王進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斷出油井的直徑;從王進喜所站的鉆井與背后油田間的距離和井架密度,推斷出油田的大致儲量和產量。
有了如此多的準確情報,日本人迅速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開采用的石油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一舉中標。
從一張照片洞察到事物的真相,依靠的不僅是分析的能力,更多是洞察的本能,更多的是數據背后那些沒有被解決的沖突。
消費者觀察是對消費者行為的一種記錄。
消費者洞察是透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其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洞察和觀察最重要的區別是:觀察只是記錄人們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則是回答人們為什么會那樣做,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從根本上了解消費者的動機。
因此,好的洞察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觸點,消費者的沖突究竟是什么?他們為什么需要,以及我們怎么解決他們的沖突。
如何解決沖突?并比競爭對手快半步的解決沖突?
從市場需求出發,消費者的沖突其實從未得到完全的滿足——主要沖突被解決,次要沖突就變成了主要沖突;舊的沖突被解決,新的沖突就出現了。而消費者沖突的變化或升級,大多都伴著市場變化的基本規律:小眾的變得大眾化了;麻煩的變得更便捷了;昂貴的變得更便宜了;過去的技術做不到的,現在也能做到了。
在這樣的過程中,率先洞察到消費者的沖突,并抓住趨勢的企業,很可能成為站在風口的企業,收獲消費者變化帶來的巨大紅利。
克勞塞維茨曾在《戰爭論》中已經明確論述清楚:“戰爭歸屬于商業競爭版圖,同時也是一種人類利益和活動的沖突。
營銷和戰爭并無兩樣,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利益而存在的行為,因此在我們看來,營銷就是洞察沖突,并解決沖突的過程,而高手之間的區別就是在于:
三流營銷:發現沖突
二流營銷:解決沖突
一流營銷:制造沖突
要解決沖突,我們得先知道沖突從哪里來吧?
先從狹義上的人類行為來看,人類一切的行為,大體上都是趨利避害的,或趨利,或避害,或追求趨利同時避害,而研究透了這之間的關系,也許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心理學泰斗勒溫在行為動力學中,按照人類的趨避行為,將沖突分為了三種類型:
第一種叫雙趨沖突,即“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第二種是雙避沖突,即“兩害相權取其輕”。
最后一種是趨避式沖突。
趨避式沖突,也是營銷中解決沖突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手法,其他兩種沖突,說是沖突,其實更不如說是選擇來的恰當一點。
而發現沖突只是個開始,沖突并不是個一次性產物,對于市場營銷而言,發現沖突只是眼睛的勝利;擴大并制造“沖突”的價值,才是營銷的勝利。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是如何真正和消費者進行溝通,解決他們的內心的沖突。
解決沖突主要從兩個層面思考,物質訴求和精神訴求!
消費者物質層面的需求,在物質及技術層面。要用產品來解決,比如性能,包裝,價格等。
消費者精神層面的需求,在精神及心理層面,要用品牌來解決,如心理感受,明確的附加值等。
如果您要問要用哪些具體手段呢?
研究沖突的時候,我們也要利用人性的弱點,用“勸誘”的方式,從兩個層面,拉近消費者的距離。
勸是推動,推動催促他(她)張開眼睛,注意你要給的東西;應用在產品的物質屬性。
誘是拉動,你要給的東西充滿魅惑,吸引他(她)的視線;應用在品牌的精神訴求。
以上,我們從兩個層面找到解決沖突的方法,目的并非簡單銷售,因為沖突關乎于人,解決沖突的目的,是和消費者建立一次聯系,順便把產品給買了。
當我們選擇了一種沖突,和消費者發生了一段關系,就要堅持下去,重復重復再重復。
為什么我們要特意強調目前所處的環境呢?
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了失控的年代,經驗退位給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代,過去成功的經驗,在今天看來都只是網絡結構中小小的支點,我們誰都無法判斷網絡究竟如何擴張,能做的就是忘記過去,擁抱變化,開放未來。
消費者已經不再是銷售口中的“上帝”了,而真正成為造物主,新物種.......當每個人,每一天,都有新的想法時,失控已經是常態化了,面對這樣的局面,就要求我們營銷的手段也是非常規化,個性化,立體化的。
但今天,消費者處理混亂的能力,伴隨著信息的開放和網絡化世界的完善,早就大大提升了;
比如,新標簽設計上更加重視背面的信息量,增加了卡路里的提示度、修改了各種營養成分攝入量、增加了添加糖分的含量等,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是因為消費者開始關注了那些原本拗口的化學組成,消費者都能通過網絡的專業搜尋找到答案。
生理的需求是有限的,心理的需求是無限的;有限和無限之間,造就了巨大的沖突;為這些沖突,提供解決方案,就是營銷的根本所在。
在這個失控的年代中,要解決消費者的沖突,要面對大腦的混亂選擇時,我們必須比消費者更清晰的明白:其實我們都想要的更多,更好;當縱向解決沖突無法持續滿足消費者的時候,我們必須打開腦洞,從橫向來思考了。
那么橫向代表什么?縱向又代表什么?
縱向營銷極限運用的結果,就是把一個大市場不斷瓜分,變成無數的小市場,想找到有利可圖的細分市場就變得相當困難??v向營銷,在如今的營銷環境中,略顯艱難,因為瓜分市場的手段已經用到了極致。
反觀橫向的市場,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新;
橫向營銷:就是不要跟別人的思維一樣,以非正統、非邏輯的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用非正統的思維方式打亂市場固有的秩序。當縱向把市場越切越小的時候,我們只有用橫向營銷思維突破競爭。
橫向營銷總結到一句話:打破原先沖突的界限!
在以沖突為核心的前提下,橫向營銷的實現,將依從以下步驟:
第一,選擇一個沖突(核心沖突,或者有市場空間的次核心沖突);
第二,進行橫向突破;
第三,建立、解決或者升級沖突;
第四,與縱向切割不同,橫向營銷一定是能夠達到新市場,新人群,新需求的。
怎么制造沖突?
簡單的做法,首先不要繼續做跟隨者,為了讓消費者能夠記得你,讓他們有點不痛快吧!
在制造沖突中,我們建議各位:如果將“制造沖突”作為戰略的手段,最好能夠持久的綁定行業老大作為目標,直到成為行業的老大。在本章中,我們將具體介紹制造沖突的思路,還會詳盡的描述,如何以樹敵為手段,制造沖突!
樹敵有三重含義:
第一重含義是是指:樹立敵人,即,因為自己不當言行,導致別人與你為敵,或是將自己的資源、勢力分割出去創造一個或者一群敵人與自己為敵對抗。
第二重含義是指:尋找一個強大的敵人,并以戰勝他作為自己的目標和事業,這個“敵人”更像為自己成長設定的一個高度,一個障礙、一個必須收歸囊中的戰略高地。
第三重含義是指:利用一個強敵,借力上位。
首先,市場競爭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競爭過程,在競爭過程中,參與競爭者要么出局,要么強大。無論失敗和成功,每一個參與競爭者都是市場和行業發展的推動者。正是因為競爭,市場進步了、行業進步了、企業進步了。嘲笑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是可恥的,因為他們也是造就后來的大浪潮的一份子。
所以說,沒有敵人,就沒有競爭和發展。
其次,越了解敵人,越了解市場。營銷戰略的第一步,是要了解你的敵人;了解的目的不是跟從和盲從,而是要建立起與其不同的策略。
漢堡王披著“麥當勞”的外殼在萬圣節“搞事情”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中國人的成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多個朋友,多條路,距離成功也就近些了。但身處變化迅速的競爭時代,朋友只能幫你一時,敵人卻能幫你一世。因為,敵人和你有一樣的野心和企圖,希望和你攻略一樣的領地和心智;所以說,小成功需要好朋友,大成功需要厲害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