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戟之戰》
故事開篇就一個初中生在自家飯館和老爸比賽的場景,雖然他經過幾百次的比賽還是沒能贏得了,但能看出來,這是一個熱愛料理、懂創新、重積累的小廚師,他的老爸臨時決定關閉飯館去幫朋友忙,他則是被送去頂級培訓學校“深造”。到那里第一戰就是和一個三歲就會挑剔母乳過濃的天才少女過招,最后雖然被她違心的拒絕插班,但他的料理確實征服了她的胃。最終,他還是踏進了這座高手如云的頂級廚師培養殿堂...
在與天才少女對決時,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我從三歲就開始拿刀了...
在與學校里經過精英式培養的人才對決時,他每次都能出奇制勝,靠的就是積累,即使是臨危不亂的創新,也是建立在多年的積累和實戰基礎上,否則他從第一戰就會被打的喪失信心,更別提想要超過所有人要做NO.1了。
二、積累就是活在未來
最近我告訴一個朋友,讓孩子每天寫日記,哪怕是每天寫流水賬,慢慢積累起來,今后一定會有所助益,他有點不屑的說:沒什么用...
人們都喜歡即時反饋,只要無法馬上看到效果就會放棄,就像孩子從小培養的好習慣,也許小時候看不出有什么好處,但是我想讓TA明白,這樣做至少沒什么壞處。老師說:
很多時候不是機會自動找上門,但是當你準備好了之后發現,以前不是機會的事情,現在成了機會。
就像我們從小開始學習的數學語文,也不是為了當數學家和作家,但這些科目的學習是基礎,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讓你的知識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積累的過程也是加速的過程,否則也許不會因為慣性大沖上山頂,不會因為動量大而撞開一扇新的大門。
最近有個進修的機會,原本應該順理成章的事,但是因為要求變了:以前可以先報名再培訓獲得資格,現在是必須經過培訓才有資格報名。
所以一直按照原來套路做事的我們,顯然是抓不住這個機會的,但如果早就就關注這件事,認定這件事上對的,是我成長路上必須的經歷,我一定知道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按照“活在未來”的理論指引下,我就該提前準備好這些條件。我相信即使是我的周圍,也一定有人在時刻準備著,達到一個個里程碑、不斷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我還需跳出問題本身,站在整個人生的高度,不斷思考我的初心是什么、目標是什么、該如何發展、如何實現...但是首先要明白的應該是這個機會對我目標的實現是否有所助益,而不是機會來了,就急切的想抓住,否則打亂了自己的節奏不說,還會浪費寶貴的注意力。
三、把英語用起來
最近有朋友說也要開始學英語,因為沒法指導孩子的英語學習很著急,也因為自己看不懂英文沒辦法海淘。
指導孩子英語學習這件事,如果是零基礎的話確實有些困難,但是關于海淘卻不是這樣,因為每個網站的基本結構都差不多,只要找到主要信息對應的位置即可。比如在一個中文網站上購物需要以下流程:注冊、選擇商品、添加至購物車、繼續購物/結帳、輸入收貨信息(姓名、地址、郵編、電話)、輸入支付信息(信用卡名詞、信用卡號、有效期、驗證碼)、輸入折扣碼、點擊結帳。
海淘的時候,許多人看著滿篇的英文也許就直接退縮了,但實際上只需要不超過20個單詞,直接查字典就能搞定,不用為了海淘系統的學英語,只需要馬上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