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年輕時熱情洋溢,家國天下;年老時閑情雅致,琴棋書畫

最近網上流傳著幾則熱點,有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因為高昂的房價,苛刻的落戶條件以及嚴格的房產限制條款,放棄留京轉向其他二線城市。又有一些高科技人才,因為上海超高的物價,選擇回到內地發展。這些熱點發酵成另一種聲音就是:連中國最高學府出來的高材生,都無法在北京有容身之地,沒有戶口,沒有房子,車輛限牌,我們的一線城市都怎么了?

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平時朋友聚會,公司聚餐,客戶應酬,大家談論最多的是房子,房子,還是房子。在中國這個特定的國情下,似乎只要有房子,就有了安身立命的保證,被稱為人生贏家。而暫時沒有房子的人,無論怎么有趣,多么有才華,人品多么好,就主動被動被歸為屌絲一族。

而房子,就是分水嶺。

周末,跟幾位好友相聚,大家都是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席間,談論最多的依然是房子,一人說某某同事有眼光,幾年前購置地段優良的一小戶型,現在價格翻了幾倍,出手賣掉,換成大房子,雖然跟他拿著同樣的工資,但覺得人家一股揚眉吐氣的勝利者姿態碾壓他好幾條街。

又有一人說他同學在幾年前,集全家之力,背水一戰,買下一套學區房,價格也飛升了好幾個檔次,因為買的時候,價格便宜,貸款少,現在每月只用還2000多塊錢。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席間一片唏噓和羨慕聲,給在座的無房一族增加了一股莫名的愁云慘淡,前途悲觀的氣息。

而我此時看著周圍一張張看似朝氣勃發,實則垂垂暮年的臉,突然想起了前幾天網上流傳的一則新聞:

打車到清華,車上聊某人前幾年就買房子了,真是人生贏家。出租車大爺默默聽了很久說:我加拆遷分了幾套房,但我就是一開車的,你們才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如果你們清華北大畢業,人生目標就是在北京買套房,而不是思考這個國家的未來,那這個國家真的沒有希望了。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心里默默為出租車大爺的話點贊。的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所謂家國天下情懷,就是指青年人以思考國家前途命運在己任,不拘泥于個人的蠅頭小利,不拘囿于一時的失意,不沉迷于抱怨指責中,有夢想,有情懷,這才是這個年代的年輕人應該有的姿態。

縱觀中國歷史,有三個特定的時期尤其讓人能感受到這種家國情懷。一個是春秋時期,一個是魏晉時期,一個是民國。

春秋時期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各流派思想的碰撞交流,各流派帶頭人及其弟子,長期周游列國,縱橫捭闔,形成了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仁政愛民的執政綱領。

魏晉時期,建安七子的政治抱負,竹林七賢的曠世豁達的,展現出那個時代獨有的新氣象,整體的社會風氣呈現出精神的力量和人的尊嚴,表現出極強的進取精神和家國天下的情懷,形成了史上獨有的魏晉風骨。

而在民國,雖時局動蕩,社會處于變革時期,但中華文化一脈傳承下來的家國情懷仍然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骨子里。大批的仁人志士,學貫中西,才華橫溢,學術界,文藝界,科學界,名人輩出,且大多懷有赤子之心,或投筆從戎,或以筆為刃,以熱血青年的洋溢之情共同抵御外族入侵和文化滲透。

在這里,我不是號召所有的年輕人去走仕途,去參軍保家衛國,去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只是感嘆現在太多人因為房子縛住了手腳,因為房子埋葬了激情和夢想,也因為房子過得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暮氣沉沉。

有人想去帝都打拼,就有身邊人說:霧霾太重,房價太高,不適合生存,于是他就放棄了。有人想去魔都打拼,也有身邊人說:消費太高,房價太高,本地人很排外,于是他也放棄了。有人想去廣深打拼,還有身邊人說:粵語太難聽懂,房價太高,于是他也放棄了。就這樣一步步退讓,一步步縮回來,不敢為了夢想放手一搏,還抱怨自己空有一腔熱血和十八般武藝而無施展之地,請問,你連換個城市實現理想的勇氣都沒有,你還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社會不公?

記得讀大學時,很多人的QQ個性簽名寫著“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股勃發之氣,家國情懷躍然紙上。而如今的QQ簽名,已經很難見到這類充滿壯志豪情的文字了,大多充斥著怨氣,戾氣和不滿。我們現在被人稱為“被房子毀掉的一代”。

我想,無論經濟大環境怎樣,無論房價物價如何畸形,我們年輕人要做的是怎樣在超高的物價房價面前,在已知的社會不公面前,保持健康的心態,有激情,有夢想,有家國情懷,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頹廢之心不可有,進取之心不可無。

這樣,當我們步入老年時,我們也可以告訴自己,至少我努力過,我奮斗過,我無怨無悔。我們可以安享晚年,不因年輕時的頹費而懊悔,不因年輕時的畏縮而抱怨。我們可以效仿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可以效仿孟浩然的寄情山水,也可以讀書看報,運動健身。有閑情雅致,修身養性。也有年輕心態,琴棋書畫。

至此,一生才圓滿而有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