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過陳粒其他歌,覺得不錯,但僅僅不錯而已。后來聽到了《奇妙能力歌》,突然被擊中了一樣,特別是歌詞。
本人是樂盲,只從歌詞角度來說自己的看法——這首歌的歌詞,拿出來就是一首漂亮的詩。
這首詩的漂亮之處不在于辭藻和修辭,相反,辭藻堆砌反而是減分點,這首詩的靈魂是回旋的韻律美和層層遞進的感情。
1.初識
我看過沙漠下暴雨,
看過大海親吻鯊魚,
看過黃昏追逐黎明,
沒看過你;
我知道美麗會老去,
生命之外還有生命,
我知道風里有詩句,
不知道你;
我看過很多東西,但是從別人口中聽到你,那是完全陌生的名字。你是誰?我初識你,我不知道你。
2.疑惑
我聽過荒蕪變成熱鬧,
聽過塵埃掩埋城堡,
聽過天空拒絕飛鳥,
沒聽過你;
我明白眼前都是氣泡,
安靜的才是苦口良藥,
明白什么才讓我驕傲,
不明白你;
或許是朋友想告,或許是捕風捉影,總而言之我知道了你的輪廓,但那些粗狂的線條超出了我的認知范圍。你是誰?我疑惑,我想知道你。
3.探尋
我拒絕更好更圓的月亮,
拒絕未知的瘋狂,
拒絕聲色的張揚,
不拒絕你;
我變成荒涼的景象,
變成無所謂的模樣,
變成透明的高墻,
沒能變成你;
我有自己的做事原則,可是你卻成了我的例外;我在成長、在變化,可是你卻成了不變的那部分。你是誰?我在探尋。
4.懷疑
我包容六月清泉結冰,
包容暮老的生命,
包容世界的遲疑,
沒包容你;
我忘了置身瀕絕孤島,
忘了眼淚不過是笑料,
忘了百年無聲口號,
沒能忘記你;
經過了探尋、經過了抗爭,我還是不懂你。
第一段講,我妥協過,難道是因為我的妥協不夠,沒有足夠的攻堅去容納你?這段是我的懊惱和悔恨,悔恨自己付出不夠,而沒能力容納你。
第二段講,即便在不停的探尋中我妥協過、失去過、奮不顧身過。我也后悔過、疑慮過,但是對于你,我從來沒有疑慮和后悔,無論如何我都想要你。
這一節是斗爭最激烈的一節,前面每一節都只有一個主題,只有這一節,是我懊悔自己做過的所有事情,除了追求你以外。
把歌詞當成詩歌來看待,這首詩的最小敘述單位是段,而不是一句話,所以這一節的兩段實際上是充當了“詩眼”的作用,我也是看到這一節的時候,才發自內心的喜歡這首歌。
舉個其他的例子,比如趙雷的《畫》。前面幾段雖然美,但只不過像是洋洋灑灑的山水畫,直到下面這句出現——
我沒有擦去爭吵的橡皮
只有一支畫著孤獨的筆
就像撞破湖面的第一滴雨,潑墨山水中突然出現一個孤首望天的行者,之前的和諧全部變成沖突,矛盾被放大到極致,整首詩瞬間有了意義,可謂神來之筆。這一節在《奇妙能力歌》中的作用也是如此,雖然比不上《畫》中的那句傳神,但也足夠讓人渾身汗毛瞬間立起。
5.表白
我想要更好更圓的月亮,
想要未知的瘋狂,
想要聲色的張揚,
我想要你。
最后一段單獨一節,承接上面一節的矛盾和斗爭,直抒胸臆——盡管經歷了這一切,我可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但是我更明白自己的內心,就是“我想要你”。
前面有知友列舉幾米的例子:
我遇到貓在潛水,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狗在攀巖,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夏天飄雪,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冬天刮臺風,卻沒遇到你。我遇到豬都學會結網了,卻沒遇到你。
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卻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
同樣具有結構的旋律感,同樣結尾部分有矛盾的升華,但是感情層面的層層遞進方面,個人覺得《奇妙能力歌》做得更好。
《奇妙能力歌》讓我想起另外一首詩,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愁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鄉愁四韻》的措辭更加簡潔,選用的意向更加自然,結果就是直抒胸臆,感情更加飽滿。就像很多知友說的,感覺《奇妙能力歌》過于堆砌辭藻了,這點我也認同,如果能用更簡單的語言,說不定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并且《鄉愁四韻》每一段都在表達一種不同的情感,四種情感之間又是有所連結、層層升華的,這點也是比《奇妙能力歌》出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