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做飯,想著堆在客廳的那袋40斤蘋果,心中就有點不開心,那是老公買回來的,20元40斤,今年果農蘋果滯銷,白菜價都比不上了吧(鮮少吃白菜,所以不知道白菜多少錢一斤)。很劃算,只是每個蘋果都被一個塑膜袋子包著,我掏出幾個,發現果皮上有水分,所以覺得應該把袋子撕開來。但是,好多,今天又好不容易下早班,很想休息一下,于是又讓這件小事成為自己的苦惱。突然靈機一動,想到正在客廳玩的兒子和他的小伙伴,為什么不讓他們幫忙呢?于是,我喊兒子,問他是否愿意幫我把蘋果袋子取下來,沒想到七歲的兒子欣然答應,并招呼小伙伴一起幫忙,盡管小伙伴沒有幫他,他最后還是自己堅持把蘋果袋子取下來了,還拒絕了我要幫忙,說讓我去干我需要干的活。真的很大一袋呀,他就這樣一個一個的撕完了。我看著一堆被小家伙撕掉的小袋子,瞬間輕松了很多。
? ?其實,是我自己過分承擔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邊自己承擔一邊又喊著太累。也就所謂的一邊付出一邊抱怨。去年就對“杠桿”一次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但苦于自己一直習慣的模式,所以沒辦法很快讓自己學會用杠桿,也就只好讓自己繼續受累。
? ?獨自承擔,似乎是父親的模式,他只為別人想,自己的事都是自己獨自承擔,儼然一副家里老大哥的風范,可是卻苦了自己,所以他很累,卻又老覺得別人不理解他。其實我們不知道怎么幫助他,畢竟他不講,別人沒辦法知道他怎么想的。
? ? 真的是我爸的閨女,他很多優點,比如唱歌,字漂亮我沒有很好的傳承,卻把這累自己的差事遺傳了過來。很多事情,不講,自己默默的做,有好處,肯于承擔嗎!也有壞處,需要表現的時候還是要適時的表現一下,但是自己明顯不會這樣做。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說出來,又有什么關系呢?向人求助是我的權利,別人愿不愿意做是別人的權利,分清楚就好了,何必內心擔心別人拒絕就不肯去求助呢?真的想的太多。讓自己無謂的承擔太多不必要的精神負擔,這些負擔就是負能量,不僅浪費時間,還消耗自己的精力。勞民傷財呀。
? ? ?我也知道,自己這么覺察,也不會很快的運用但實踐中,比如關于理財,2007年我就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寫在筆記本上,結果2014年我和老公卻因為太不懂財務將生活過的苦不堪言。這次痛徹心扉打算好好學習理財。
? ? ?所以,我需要自己理清頭緒,最起碼要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后看自己能承受多少,有多少可以需要別人幫忙,如果開口了別人不幫自己再想辦法,也不需要自己張嘴了別人就要幫助我,這樣又會徒增自己很多煩惱。
? ?慢慢來,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改變之前模式畢竟需要一段時間和經驗的積累。自己進步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