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暴力情緒的四個原因|376|0329

今天是我參加1000天視頻演講+寫作挑戰的第376天,繼續分享溝通這門藝術。

最初在樊登讀書聽《非暴力溝通》,覺得很簡單啊,四個步驟:事實——感受——原因——請求。

由于最近聚焦在學習溝通表達,而《非暴力溝通》是溝通中非常經典的一本書,所以再次全程聽了3遍,有新的體會,也意識到自己過去多么“自大”、“膚淺”。

今天先分享造成暴力情緒的原因,看自己有沒有踩坑,以及可以怎么疏通負面情緒。

造成暴力溝通,常見的四個情況,分別為:

1、道德評判

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評判他人的行為和思維。例如昨天分享的,因為魚刺不吃魚的事,我覺得我老公矯情。

這對于我們親密的朋友家人,我們可能會愿意去體諒、理解、包容,但是對于陌生人,我們更容易出現道德評判,而產生暴力情緒。

解決方式:

這時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尊重。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對方經歷的一切。這一點做到,不是那么容易,而是需要我們刻意練習,意識到自己如果負面情緒,問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到尊重?

2、進行比較

沒有人會喜歡自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因為比較的背后都是不滿、指責,自然也就產生暴力情緒。

解決方式:

我們自己不喜歡被比較,那就先做到不拿她人和別人做比較,讓她人和我們溝通時是愉悅、輕松的。

3、回避責任

覺得自己不得不做現在的事情,都怪父母、老公、孩子,把現在不滿的狀態,歸結為他人的責任。

自己是委屈的,這種受害者心態,一旦情緒到底一個臨界點,也非常容易產生暴力情緒。

解決方案:

有一句話說,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只有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們現在“不得不”做的事,都是我們自己“選擇做”的事。我們為了可能是父母、孩子,我們覺得重要的人做的妥協,選擇去做的事。

如果你覺得學習很痛苦,為了未來考上大學不得不學習,那是因為你沒有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要么嘗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么嘗試愛上學習這件事。

當我們轉變為這種想法,情緒就平穩了,暴力情緒也會慢慢消散。

4、強人所難

這點做父母和領導,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威脅對方做一件事。

當孩子聽到爸媽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要么“哇”的一聲就哭了,要么委屈得做自己的事。這對孩子的傷害會有多大?

當你聽到朋友說:“你再這樣,我再也不理你了。”你會是什么感受?這背后,也藏著不滿和指責。


暴力溝通,也就是我們背后有不滿的情緒、痛苦,去溝通的時候,就是暴力了。

造成我們痛苦的核心,就是來源于我們的需求未被滿足

找原因,就是找到我們什么需求沒有被滿足,在溝通的時候,說明我們的需求,就可以幫助我們好好溝通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