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
2016-03-23-040
《影響力》
【原文】
我們不應把注意力直接放在那些令我們對讓人順從的行家們產(chǎn)生過多好感的事情上,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已經(jīng)對他產(chǎn)生了過多好感這一事實上。
【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界定在被動與主動的關系鏈中,腦海中出現(xiàn)左右搖擺的局面,這時候需要我們掌控我們所做的選擇對于雙方是否合理有效。
工作中難免要與商場打交道,更多的時候對方會注重于自己的“利益”,來斷定一件事情的對與錯。因對賬的事情需要咨詢主管,這時找到她,結果他給我的反應是發(fā)脾氣,當時很懵的感覺,緊接著他就開始發(fā)泄他的情緒。我恍然大悟因這幾天大家的迎送賓引起的波動,我選擇做一個聆聽者聽完后。我表示為我們操心確實辛苦了!這一刻我感受到他內(nèi)心承受的不滿積壓導致情緒失控。她所宣泄的不滿直接反應到自身的檢討,選擇接受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我接受了她的行為,而不是把她反射的行為傳遞給我。也就說大家所關注的正能量是否得到釋放,就要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他人,凝聚的正能量通過無限的散播釋放。
當別人發(fā)泄情緒時,不要置身其外其,更不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排擠,而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對的關注,同時傳播你的正能量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