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分一線,二線,三四線,今天我們也簡簡單單地把富豪也分為一線二線,沒有準確的定義,意思差不多就行,如果非得糾結準確與否,那就去看福布斯排行榜吧。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線富豪的兒子女兒,但還是略有取舍,太老的不聊,太年輕還在讀書或留學的不聊。那就限定在80-90年代之間的吧,這個年齡段很好,有示范榜樣作用,通俗點就是很好的YY作用,可能大部分的人也處于這個年齡段。
我的想法是,看看他們除了先天的家庭背景之外,是否還有我們值得贊賞的地方,或者和我們普通人一般,也可借鑒,成就自我的地方。
特意挑選了3位,一位是剛剛和首富做了幾百億生意的融創老板的兒子,孫喆一,今年27歲。一位是給10幾億中國人賣水的娃哈哈老板的女兒,宗馥莉,今年35歲。還有一位,先賣個關子。
首先蹭著熱度,我們先聊融創孫宏斌的公子,孫喆一。關于孫喆一的公開資料很少,媒體評其低調。從這些的資料介紹中,有兩點可能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
波士頓畢業,工商管理及歷史雙學位
孫公子2011年在波士頓畢業,拿下了工商管理和歷史雙學位。修工商管理專業,是意料之中的吧,畢竟是富商之家。但再修了一個歷史的學位,就似乎透露出一點點個人的自我選擇。
這種自我選擇,也恰恰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可以做的。如果前面的專業代表生存為了生存,那后面的,就可能是代表了一種個人的自我完善。在討面包的一天天,我們何嘗不需要坐下來,做些自己可以選擇的事。
畢業后前3年,干了投資和廣告
畢業后給別人打工,而不給自家人做事,這是很多富二代的做法,也沒有什么可以大書特書的了。但孫喆一的先后干的這兩份工作,卻能吸引我某些興趣。去基金公司干投資,是與所學專業對口,但去廣告公司,就需要點勇氣,受點磨礪。廣告公司,是典型的乙方公司,是每天面對很多形形色色的甲方,業主,廣告主,基本很少能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如果是要仰仗家庭背景,完全可以去做個有絕對話語權的地方,何必來這乙方做受氣的活。
怕就怕,你還在抱怨沒背景沒尊嚴的時候,有人正在奔往沒尊嚴沒背景的這條路上。努力沒有背景,勤奮無需被迫。
也許形成孫喆一自己個人低調風格的因素,正是當年選修的歷史專業,或是當年乙方上班的工作經歷。總之,人生雖無定律,但每個選擇又恰似珍珠,串起來的是自己,而最終成型到手的,是項鏈,還是鎖鏈,有時也會是顯而易見的。
大一點的宗馥莉,我想下次再談。她是位女性,35歲的女性,有些焦慮而又不失智慧,有些優雅而又不失熱烈。但究竟怎樣的35歲,才會是大多數女性應該有的黃金時刻,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