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的心,你懂嗎?

? ? ?前段時間參加的一次正面管教工作坊上,有為了自己孩子的父母,有為了自己學生的老師,有為了自己的教育機構的管理者,個個都是前衛精英,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而更觸動我的是一位姥姥,她為了自己兩歲和四歲的孫輩來學習。她看起來有點靦腆,說話還容易緊張,但她一直在努力跟進和參與。在分享交流環節,我們都對她表示敬佩,希望有更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走進正面管教課堂,她說:“為了你們的孩子,我們努力!”頓時,全場淚奔……

圖片發自簡書App

? ?這些天,“為了你們的孩子,我們努力!”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里跳躍,也牽扯出好多曾經的畫面。

? ? ? 畫面1:去年11月,我到回民幼兒園給小班和中班的家長做講座,參加者中有很多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心底里的解釋是:講座是工作日時間,爸爸媽媽們不好請假,所以就派老人們來,部分原因是為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為了完成幼兒園交代的任務。其中有一位網名“一米陽光”的姥姥,在課后跟我交流很久,后來還加了微信,常常看到她在朋友圈轉發關于育兒的內容。有特別好的資源,她也會私信我,給我推薦。每每收到,心里都感覺暖暖的。

? ? ?一個熱愛生活,為了孫輩堅持學習分享的人,值得敬仰!

? ? ?畫面2:今年9月,我家孩子幼兒組織的一次家長課堂講座中,主講人文坐在第一排最中間的一位爺爺:“請問您是怎么送您的孫子上幼兒園的呢?”老人嘆了一口氣說,“人家根本不用我送。”這句話的味道我至今都記得,有無奈、有失落、有不甘,甚至有憤怒!我看到了一個老人在家庭養育中被排擠、被忽視的清冷背影。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畫面3:前幾天,孩子幼兒園召開家長會,要求必須是孩子的父母參加。會后我看到鄰居趙大爺也來參會,跟他一起邊走邊聊,他跟我解釋說兒子兒媳婦實在擠不出時間才讓他來的,“我們都是老糊涂,幼兒園怕我們聽不懂,我就都用筆記下來了。”因為太熟悉趙大爺的樂觀和要強,更讓我在那一刻看到他在對待孫輩養育上謙卑的心,坦白說,我的感受不是欣慰,是心酸。

? ? ? 畫面4:今年10月份,我連續兩周到牛街社區去做正面管教的講座,有一個姥姥兩次都參加了。第二次講座因為場地方的人員忘了時間,沒能按時開門,有些家長沒有耐心等待就走了,這位姥姥一直堅持等,后來還跟我嘮叨:“你說我就不明白了,現在這些家長,管孩子管不好,還不知道學習。現在這些人都是怎么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當這些畫面集結在一起的時候,我似乎清晰地看到了這樣幾個事實和觀念:1.年輕的父母們認為祖輩的養育觀念和方式都是老化的,除非不得已,不能讓老人帶孩子;2.老人們在家庭養育方面價值感和歸屬感完全被忽視了;3.如果讓老人帶孩子,好像就是注定要以低質量養育為代價的;4.作為家庭成員,老人在養育中被“敬而遠之”——我尊重你,但請別干涉我教育孩子。很多老人會有“不管不對,管了也不對”的兩難。5.最重要的是,老人們是有著學習育兒的愿望的,但是在前述幾種觀念的刻板印象下,老人們也無力證明了。

? ? ?習慣了正面管教式的思維,讓我們帶著“關注解決問題”的眼鏡來看看上述問題。

? ? ? ?身教重于言教,年輕父母對老人的無視即是在給孩子示范。我們是否有更尊重的方式來讓老人參與家庭教育?我信息、家庭會議都是不錯的方法。

? ? ? ?老人在家庭教育中真的一無是處嗎?年輕人會抱怨老人的習慣不好、理念老套。而自己可能也有很多不良習慣,自己的育兒理念可能也只是“碎片化”知識。那不如以OPEN的態度全家人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 ? ? ?前幾天跟某知名幼兒園園長聊起家庭養育,她說自己園里的一位“優秀”教師,完全按照“科學”育兒,不讓自己的媽媽插手。有一次園長有機會看到她的孩子,直感慨“太教條了,孩子本可以更好的”。

? ? ? 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能從成見中退出來,我們也就更容易看到老人們那顆隔代養育的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