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到“香格里拉”這個名字就覺得是個美好的地方。長大后,知道香格里拉在云南。而“香格里拉”這個名字源自英國詹姆斯·希爾頓的這本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經希爾頓女兒回憶,書中所描寫的景色并不在中國和印度,因為希爾頓并沒有去過。
《消失的地平線》是一本冒險小說,因其在30年期間長期霸占歐美圖書銷售榜第一名。書中講了兩位美國人和兩位英國人在去巴基斯坦的航班上,飛機沒有按原有航線前行,而是被迫降落在茫茫的雪原里。瘋狂的駕駛員雖然有著出色的駕駛技術,卻在中國西藏一命嗚呼,只在臨死前告訴四人,附近有座藏傳佛教寺廟,那個地方叫做“香格里拉”,囑咐他們一定要去那里。
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近乎于“神”的男人——康威。他在朋友們的眼中多才多藝、相貌俊美、腦力、體力活動很活躍,大學期間拿獎拿到手軟,精通多種語言,是個有某種魅力的男人,一次謀面足以令人終生難忘。因為這個故事正是康威告訴他的友人盧瑟福的。
一起搭乘飛機的是來自東方傳教團的羅伯塔·布林克羅小姐,美國人亨利·D ·巴納德,英國皇家領事休·康威,英國皇家副領事查爾斯·馬林森上校。
書中在偏航這件事情上,著了許多的筆墨,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描繪了他們獨特的性格特征。康威是其中表現得最為沉穩和冷靜的,發現飛機偏航,并沒有顯得暴躁,而是享受其中,沉浸在自然的景色之中。
尤其是在處理司機呼吸困難這件事情上,他想的不是沖過去找飛行員理論,而是看出飛行員的不對勁,傾盡所能的挽救他的生命。
剛開始他們以為香格里拉是一個遠離文明社會的地方,畢竟這里人跡罕至。但是,他們四人在這里獲得了尊貴的招待。
書中是這樣描寫西藏的“空氣干凈的如同來自另外一個星球,每吸入一口都覺得珍貴,需要有意識地、故意地去呼吸,起初窘促不安,但是過一陣子內心便會產生幾乎令人狂喜的寧靜。”大概是空氣稀薄,顯得氧氣彌足珍貴,不安和寧靜雖然看起來沖突,卻從側面反映出心外無物的可貴。我們總是局促不安地活著,時刻處在警戒和小心翼翼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很耗精力的,如果內心寧靜,沒有塵埃,就會綻放出歡喜的花朵。或許處于城市中的我們,只有回到自己的小小住所才會覺得恬靜和舒適,放下一身的戒備,回歸最真實的自我。
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小說中這個神秘又美麗的香格里拉所深深吸引。但是,我更喜歡康威說的“有事人生中最美的事情是無所事事。遭遇事情了,由他而去。”
是啊,“停車最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些詩句都描繪了一幅恬適安然現狀,以及豁達的人生態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為何要因為這些不由我們所掌控的事情,干擾我們當下的思緒,讓自己不開心呢?活在當下,好好吃,好好睡覺,才可以不內耗,享受以及接受命運的安排也是一種坦然。
讀完這本《消失的地平線》,這里對于西方來說是一個遠離戰火的世外桃源,民眾質樸、誠實,像是一個避風港。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讓我的身心感覺到了歸家的安寧,這里沒有繁瑣的雜事和世間的紛擾,時間的流逝在這里仿佛變慢了…………對于,越來越內卷的我們來說,也想擁有這樣的一片凈土,享受哪怕只有一刻的靜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