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然而,人既不是梅花也不是寶劍,我們的人生需要的也不是磨礪和苦寒。假設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無限順利,一路游山玩水輕松自在就能到達我們預期的地點;而另一條卻無限崎嶇,一路披荊斬棘九死一生卻也未必能到達我們期待的地方,我們將作何選擇?選第二條路的人我不懷疑他的勇氣,我只懷疑他的智商。如果能順利地走完自己要走的路,又何必為自己設置障礙。就像我們面前有一碗米飯和一碗糠,我們會如何選擇?我們不傻,所以我們會吃米飯,一樣的道理。誠然,苦難會讓我們更加堅強,冰心也說過,眼因流多淚而愈見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見敦厚。但,我們想過沒有,苦難真的是我們必需的嗎?我們需要的是苦難背后的成功還是苦難本身?人們所經受的一切苦難都是繞不過去而必須被動承受的,所以我們就找到這樣一個借口來安慰自己,將苦難中的成長說成是成功的一部分。
人生因何而美麗?可以是成就,也可以是安逸,或者是享受,或者就是生命本身,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生絕不會因為苦難而美麗。比如,我們聽說貝多芬耳聾,我們想到的是他的刻苦與天才,尊敬的是他輝煌的成就,絕不會有人想扎破自己的耳朵以此來達到貝多芬的高度。再比如我們聽一個陌生人訴說自己悲慘的人生,我們生起的只是同情而不是羨慕。如果經歷苦難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讓我們的人生更為美麗的手段,那我們天天去給別人找麻煩好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一句假得不能再假的話。
故事里,基度看似是一個經常開心得莫名奇妙的小人物,然而,他通過自己的追求終于和自己心中的公主成為眷侶,如愿以償地開了一家書店,還超出預想之外地得到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誰能說他的人生不美麗呢?這簡直就是美麗得不能再美麗的人生啊!然而,在被關進集中營的那一刻,苦難來臨了。當看到不懂德語的他站在士兵面前為自己的“新室友”們翻譯這風馬牛的規則時,我想他的心里只有兒子的童年。出于作為父親的天性,他冒著生命的危險進行了一場艱苦的賭博。 “室友”之中必有懂德語的人,因為有一個人在最初的時候告訴眾人士兵需要一個翻譯。聽到基度驚險地胡謅,那些同命運的人雖然吃驚但都沒有反駁,因為他們明白一個父親的苦心。苦難并不可怕,孩子的童年比這些成年人的性命還要重要。苦難不會讓孩子的人生更為美好,相反,它只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面種下一片陰霾,摧毀一個孩子未來的希望。所以,銀幕上的故事,絕不是渲染著苦難對人生的磨礪,而是在苦難降臨不得不面對時的睿智,是深陷絕地無力反抗時努力創造的一線生機,是烏云遍野滿目血色時蒙住孩子眼睛的那雙溫柔的手。這,才是人生的美麗所在。
米蘭昆德拉說,人生就是一張不能成畫的草圖。面對這張草圖,我們涂抹的時候又怎能隨心所欲?既然這張草圖永遠不能成畫,我們唯有使它變得更接近完美。更多的順利,更多的坦途,畫出來的人生豈不是更為美麗?人生不會沒有苦難,因為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我們繞不過,誰都不能例外,就像基度一家正過得幸福美滿卻飛來橫禍。人只能向前走,時間不止,誰也無法停下前進的腳步。既然不可預測未來的路途,也無法躲過必經的苦難,那何不像基度一樣,在寂夜般的苦難中找到寄托,并帶著這個夢,以必定成真的信念一路走下去,走著走著,天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