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選擇》提到復原力是指人們面對悲痛的反應速度和強度。復原力是忍受痛苦的一種能力。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具復原力,這樣他們就有能力克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培養復原力取決于孩子所擁有的機會和他們與父母、照料者、教師、朋友之間的關系。
兩個核心理念
- 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
- 作為人類,他們的存在很重要;
第一,掌控力
這些理念真的會影響每一個孩子。一項研究對幾百個處于風險環境的孩子進行了為期30年的追蹤研究,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極度貧困、成年人酗酒或心理疾病等情況,2/3的孩子到青春期和成年期時會出現嚴重的生理及心理問題。盡管經歷了各種困苦,但其中1/3的孩子會成“有能力、有自信、有愛心的年輕人”,他們沒有違法犯罪記錄,也沒有心理問題。
這些具有復原力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之處: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強烈的掌控感;他們認為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他們不會把消極事件視作威脅,而是視作挑戰,甚至是機會。最堅韌的孩子知道他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二,你的存在很重要
特雷弗計劃
一項對2 000多名11歲到18歲的青少年進行的研究顯示,很多孩子都曾遭遇重大不幸,但其中認為自己很重要的孩子出現低自尊、抑郁和自殺想法的可能性也較低。
在受歧視的群體中,孩子很難形成“我很重要”的想法。年輕的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酷兒(LGBTQ)受到霸凌和騷擾的比例很高,很多人在家、在學校得不到成年人的支持。年輕的同性戀、雙性戀嘗試自殺的可能性是同齡人的4倍,1/4跨性別年輕人稱他們曾試圖自殺。
在特雷弗計劃(Trevor Project)中,年輕的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酷兒可以用短信和電話的方式免費進行咨詢。馬特·赫爾曼是一位受過訓練的特雷弗熱線志愿者,他強調說,知道有人關心自己,哪怕是陌生人,也能讓他們有活下去的理由。“一些打來電話的孩子只有14歲,他們很害怕,他們只想知道有人和他們在一起,他們并不孤單。”
穿著連帽衫的男孩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焦慮和抑郁問題。在參加營地活動時,他做了個機器人。第二天早上,他發現一些愛欺負人的壞孩子把它毀掉了。一個壞孩子對他說:“你就是垃圾。”這句話的意思明確:他的作品不重要,他這個人也不重要。在學校里,這個孩子不愿意打棒球,也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因為他覺得同學們會取笑他。“他穿著連帽衫,坐在后排,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的母親告訴我。
當他的老師開始每周找時間和他交流時,情況便發生了轉變。這位老師幫助他和其他孩子接觸,他開始交朋友了。老師還提供了一些小建議,讓他加入午餐時玩游戲的小組,給同學發郵件,邀請他們到家里玩兒或看電影。同時,老師會跟進,強化他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這位老師會給他控制權,也會讓他清楚地知道,她在照看他。這位老師讓他知道,她在關注他,他很重要。當學校來了一個新同學時,這位老師便鼓勵他們交朋友。結果,這兩個男孩通過卡牌游戲交往起來,成為好朋友。
孩子的母親告訴我:“就像太陽照進了我們家。”她又補充說:“什么事都不容易,我很高興我們找到了好方法,包括冥想。而且,關心他的老師、和他交往的朋友都起了很大作用。”由此可見,感到自己很重要能夠抵消外部的霸凌和內在的焦慮。
克拉森時間
在丹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在每周被稱為克拉森時間(Klassen Time)的一小時里,學生們會聚集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幫助。丹麥的孩子從6歲開始每周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直到高中畢業。為了讓活動更有吸引力,學生們每周輪流帶蛋糕。當有人提出自己的問題時,其他人會認真傾聽;當有人尋求建議時,其他人會覺得自己能幫助他人。****傾聽他人的觀點,反思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周圍的人,這有助于孩子學習共情。這種方式讓他們學會了這樣思考:“其他人有什么感受?我的行為會讓他們產生什么感受?”
總結,想要有更多的復原力,第一是掌控感,做自己的主人; 第二,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