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20幾歲,你為什么害怕來不及》有感

圖片編輯:蟈蟈

花了兩天看完了這本書,作者是一個比我早兩年畢業(yè)的姑娘。她2012年大學(xué)畢業(yè),我2014年大學(xué)畢業(yè)。許是年齡相差不大的緣故,她的文字對我有治愈功能。

從書中我讀懂了這些內(nèi)容:

一、我們到底在害怕什么?

二十出頭的年齡,為什么會害怕?在擔心或者猶豫什么?

記得小時候,我們租住的房子斜對面有一家收廢鐵的。有次看到里面新收了一輛童式自行車(后車輪兩邊沒有小輪子的那種),感覺挺適合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我,因為坐上去剛剛好腳能夠著地。盡管當時的我還不會掌握平衡,也不會獨自騎自行車上路,我還是買下了這輛車。天天在那兒練習(xí),印象中,一周就學(xué)會了,再后來騎著院子里賣水果的阿姨的女士自行車上路。當時花了8塊錢買了那輛舊自行車,再后來賣給收廢鐵的5塊錢,3塊錢學(xué)會了自行車。

現(xiàn)在站在二十幾歲的年紀里想想這件事,還真沒有那個勇氣如以前那樣去嘗試一番。大學(xué)時,爸媽讓我去學(xué)駕照,不去,好不容易畢業(yè)后說服我去學(xué)。我卻這怕哪怕的。我也不知道在害怕什么,許是已經(jīng)習(xí)慣了去按著大家固定思維模式思考和生活:女孩子,不能練車。馬路殺手那么多,基本上是女孩子。交通事故那么多,還敢練車…

害怕是因為我們思考的太多了,往往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給自己設(shè)置了許多場景,這無疑是阻攔我們前進的絆腳石。

看到別人過得比我們好,我們著急,害怕來不及。作者說:“害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之一。害怕,是因為前方的道路漫長而未知;害怕,是因為現(xiàn)在落后于別人很多;害怕,是因為怕終究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可是沒有關(guān)系啊,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去改變,任何時候都來得及。事實上,更多時候,害怕像是一個任意反彈的彈簧,肆意地攪亂你的生活。往往,你越害怕來不及,就越來不及;你越害怕事情做不好,就真的做不好。其實,你并不是害怕,只是太急功近利罷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害怕也沒用,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你害怕,他也害怕,其實大家都害怕。就好像小時候聽到的笑話那樣“有個富人想要住二樓,直接蓋二樓,忽略一樓,最終因為地基不穩(wěn),倒了。”

二、正確解讀不會花錢就不會掙錢

只有會花錢才會掙錢。這句話的正確解讀方式是,錢要花在刀刃上。對于二十幾歲的年紀,所謂的刀刃就是,把錢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面。盲目的花錢不僅不會掙錢,還會陷入萬劫不復(fù)的境地。

20出頭的貧窮只是一個過渡期,20出頭的貧窮可以是最好的增值期。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

“錢,就像是水,有進有出,才更活絡(luò)。20出頭的你,要學(xué)會存錢,以備不時之需。20出頭的你,更要學(xué)會花錢,學(xué)會投資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素養(yǎng)和職場競爭力,這才是王道。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最聰明的賺錢方式是在提升能力的同時把錢賺到手。”

錢要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面,而不是拿在購買所謂的炫富物質(zhì)上。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有些姑娘把地攤貨和淘寶貨穿出了名牌的氣質(zhì)。為什么?因為有些東西是由內(nèi)向外散發(fā)出來的,不是物質(zhì)所能駕馭的。

三、在這個社會上,用實力說話

不管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和領(lǐng)域,你自己優(yōu)秀了別人自然會來找你。如果自己水平差,再有門路也是白搭。實力第一,門路第二,做任何事都一樣。

預(yù)先取之,必先予之。真正的精英從來都不需要談條件,因為別人是會拿著開好的條件去找他的。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能力與他的位置是匹配的,等你的能力到位了,自然能坐到你想坐的位置,你現(xiàn)在做不了你想做的事情,坐不到你想坐的位置,不過是能力不夠而已。”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部分時候都是理智勝于情感的,他們講究的不是情感交流,互動,而是資源交換,利益共享。當一個人只是平凡人,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能力與標簽的時候,盲目地混圈子,抱大腿,并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在那些金字塔頂端的人眼里,你不過是個跳梁小丑,他們給不給你想要的東西,完全看心情。

以前的我會想著去抱大腿,去混圈子。現(xiàn)在的我不愿意去隨便抱大腿,混圈子。因為不想當這個小丑。別人再厲害,是別人的本事,與我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就算螞蟻抱上了大象腿,螞蟻也還是螞蟻。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與其艷羨那個人,不如成為那個人;與其成為那個人,不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自己有實力了,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很多時候,“知道”一個人和“認識”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定義,“知道”可以是沒有任何指向性的,但“認識”應(yīng)當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我知道你,你也知道我,這樣才算是真的“認識”。

以前的我會以知道某些厲害的人而自豪,自以為特別了不起。現(xiàn)在的我覺得與其知道很多厲害的人,不如去成為厲害的人。這樣會得到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而不是口頭上的尊重。與其苦兮兮去巴結(jié)別人,不如讓自己擁有實力,讓別人苦兮兮來巴結(jié)自己。兩種狀態(tài),感覺不一樣。前者看人眼色行事,后者用底氣做事。我更喜歡后者帶給我的感覺,硬氣的說話,想想都舒心,不是嗎?

四、父母為我們選擇的路,往往是最好走的一條

“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走出一條康莊大道的。我們看到和聽說的那些,早早得輟學(xué)仍闖出一片天地的人,要么是擁有我們不具備的能力和資源,要么是抓住了某個特定的機遇順勢而起。但這樣的人,從來都只是寥寥。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是平凡的大多數(shù)。所以,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父母,才會不遺余力地逼著孩子好好讀書。他們心里清楚,知識是有用的,是在將來他們照顧不到孩子的時候,一定能幫到孩子的東西。”

在沒看到這段話時,我們大多數(shù)總是埋怨他們不懂我,埋怨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控制我們,但卻沒有坦誠去和他們溝通。他們幫我們規(guī)劃人生,安排軌跡真的是為了我們好。他們不忍心我們在外面孤苦打拼,了解我們的脾性。因為,父母幫孩子選擇的路,往往是最好走的一條。

最后,希望二十幾歲的我們,學(xué)會放空自己。既然大部分人都一樣,一無所有,那又有何害怕的?貧窮又何妨?趁年輕,去提升自己,去豐富自己。只有自己有實力了,其它神馬都是浮云。


…………END…………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guān)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蟈蟈,寫寫生活小故事,讀后感,干貨。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來我的小屋做客,我們一起成長,用文字記錄我們走過的歲月,留下的痕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