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c_194735515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定期發布文章哦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些給詹姆斯配隊友的提問,諸如“克萊湯普森是適合詹姆斯的二當家嗎”,“給今年的騎士配一個巔峰科比結局會怎么樣”等等。
我一開始也是順著問題思考。湯普森,歷史級別的射手,拉空間能力無敵,防守又好,如果在詹姆斯身邊,即使不是二當家,也會是最適合詹姆斯體系的角色球員。
克萊已經是最頂級的3D了,精通各種跑位路線。身高臂長再加上出手速度奇快,讓他的catch and shoot十分難防。防守端雖不靠速度取勝,依仗強壯的身軀和靈活的腳步也是博得了好口碑。這樣的球員,也就是在勇士這種超級明星隊會當老三,在別的季后賽強隊基本都是二當家了(火箭,開拓者這種有出色持球手打二號位的除外,他們也不會要湯普森,因為在二號位已經不缺人了),放在樂透球隊也是可以勉強當個老大刷刷數據了,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持球。記得幾年前,樂福還在森林狼當老大的時候,狼隊總經理還提出拿樂福換湯普森,不過被拒絕了。
然而這樣一名球員,如果給詹姆斯當二當家,想爭冠還不夠。
這十幾年下來,詹姆斯拿了三次總冠軍,兩次是在熱火三巨頭時期,一次是在騎士三巨頭時期。這兩段時間里,他的二當家分別是韋德和歐文。所以以詹姆斯為核心,按照他的要求組建的球隊,要爭冠必須要有這樣一個二當家:這個人必須持球突破犀利,籃下終結高效,單挑能力極強,三分和防守的話這兩樣至少要有一個,同時要有組織能力。他需要一個懲罰措施,讓球隊在以他為核心,射手群環繞這套體系打不起來時,有一個持球強點能打開進攻,甚至重新盤活隊友。說白了就是一個B計劃。
這時再回到另一個問題:給今年的騎士配一個巔峰科比,騎士能不能奪冠?按照上面這樣的二當家標準的話,科比完美契合,而且遠遠超過標準需求。
只是,這樣的球員那都是老大級別的,科比怎么會給人當配角呢?自己當老大就拿了兩個冠軍,何必屈居人下。這可是個巔峰奧尼爾都不能鎮住的主。而歐文作為他的帶刀侍衛,當了幾年攻擊尖刀,最后也因為二當家不能滿足他的野心,自立門戶去了。
詹姆斯是個比較矛盾的球員。他無比強大,自帶體系。作為一個超級體系發動機,給他幾個射手,他就能打出一片天。有一個他,球隊的戰績下限就有保障。如果目標是打進季后賽,拼個東決,那么帶著什么樣的隊友他都有機會完成任務。但,要想捧起奧布萊恩杯,他的要求就高了。
優質射手,出色防守者什么的都不在話下,作為一個爭冠球隊,對哪只爭冠球隊來說都是基本配置,不能說明他要求高。詹姆斯在奪冠路上需要的,是上述那些強大的二當家,甚至三當家。
舉個事實做例子,詹姆斯連續多年殺進總決賽,但贏下總決賽的次數卻不多。其中還有兩次是被橫掃出局。
舉這個例子不是黑他,而是想說明問題。詹姆斯不吃隊友,這句話對了一半。他真正不吃的,是角色球員。帶著什么樣的隊友,他都能在實力不如西部的東部殺出重圍。但想奪冠,他又需要那些可以做大當家的人做出犧牲。所以另一方面,他很吃明星球員。
其實這次到了湖人,湖人給詹姆斯配了這些“非典型”隊友(隆多,史蒂芬森,麥基等),對詹姆斯來說,有點晚了,但不一定是壞事。
以詹姆斯的能力和大成的技術,他現在不論用什么打法都能打得不錯。他用最熟悉的那套“射手散開,我突破分球”的套路打了十幾年,這個套路是能最大化他能力的套路,也是能贏球的套路,卻是奪冠難度較大的套路。細想詹姆斯的兩次換隊,尤其是回騎士這次,吸引了一幫老將射手追隨,其中也有像喬治希爾,羅德尼胡德,德里克羅斯,小托馬斯這樣的持球手加入。小托馬斯姑且不論,他和球隊鬧出了問題被送到了湖人。其余三位并不是明星級別,但也是合格的持球手,理論上來說,可以分擔一點詹姆斯的壓力。但實際上,為了順應“射手四散”的打法,他們被迫做了皇家禮炮團的一員,所以在整個賽季沒有太多機會可以磨練持球,這樣做,到了季后賽甚至總決賽,我們就看到了詹姆斯像超人般扛著球隊前進的情景。一邊感嘆詹姆斯的無敵,一邊哀嘆隊友的不行。有人可能會說胡德在總決賽被雪藏后上場還可以立刻做出不錯的貢獻。但應該這么想,這說明胡德其實是可用之兵,如果之前就放權讓他好好練練,可能會更加驚艷,詹姆斯的壓力也會更小。
這也讓我想起在網上看到過的一種說法,說科比和喬丹的領導方式從某方面來說上是正確的。那個說法是這樣的:科比和喬丹,以身作則,用自虐狂的方式訓練自己,連帶著給隊友也上了地獄模式。訓練時,比賽中,隊友稍有不慎就要面對兩個狠人的怒目或惡言。但他們的比賽風格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球霸,他們是會放權的。不像詹姆斯的喂球打法,自己助攻多了,隊友數據可能漲了,實力卻不增反降,在這種以身作則的高要求和比賽放權中,他們的隊友都在默默升級。這也是為什么喬丹身邊的皮蓬慢慢升級成了歷史50大。科比鎮住了小鯊魚拜納姆,讓他成了全明星中鋒,而離開科比后的拜納姆快速隕落成了洗剪吹,一方面也展示了這個道理。
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有一定的道理,但科比喬丹的領導方式,實行起來卻絕不是那么容易。詹姆斯的體系對隊友來說就像是守舊派,我很強,你們不需要改變什么,我來帶領你們贏球。確實,他也是個贏家。不論是個人榮譽還是三個總冠軍,分量都很沉。但守舊的后果,就是在遇到真正的強權侵略時無法抵抗(14年完美團隊版馬刺,18年超級艦隊勇士等)。而科比和喬丹的領導方式就像革新派,而革新,常常是要伴隨著陣痛期的。領導的人必須實力強大而且以身作則,即便如此,隊友仍可能心生不滿,磨合時的各種意見相左,可能會帶來戰績的暫時低迷。如果客服不了這些,想采用這種方式往往會失敗。
而在球隊磨合時,我們常常會聽到所謂的“化學反應”。這東西聽來玄乎,因為誰也不能完美預測新組建的陣容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有時候,紙面上怎么看都是會成功的組合,偏偏玩你一樣地失敗了;而看起來可能不兼容的陣容,有時候又能產生強烈的反應。
其實我覺得,可以用戰力值來很好地形容化學反應。隨便假設一下,兩個球員,A和B,能力都為100。一天他們加入了同一支球隊,于是開始了磨合。為了適應對方的打法,保證球隊進攻的流暢,A要放棄他在老球隊的當老大時候的一些打法,比如背身單打,于是他的能力縮到了80;相應的,B也要放棄以前當老大的某些球權,能力縮到了80。這時候兩個人可以發揮出160的能力。如果他們不愿意為了戰力值的總和做出犧牲,那么情況可能會變成這樣:A保留了100的能力(這基本不太可能,沒有人做出改變或犧牲的情況下,最后大部分會弄得兩敗俱傷),B的機會被大幅縮減,只剩下50。這時候就發揮不出應該有的戰力。
誰都知道讓每個人都保留100的戰力值可以加出最大的總和,但這不可能,因為球只有一顆,想讓每個人都保留原本的球權,球是不夠分的。怎樣調整每個人的能力,好讓每個人的球權和打法的損失都降到最低,以加出最大的總和呢?這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各支球隊總會付出高薪請來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科學家——教練們。教練們帶來籠絡球員的手段,然后用各種戰術做假設,再把戰術運用到場上做實驗,尋找出最棒的加法組合。當然,這樣的實驗想要成功也絕非易事,除了要有高明的教練,球員之前的默契,為球隊犧牲球權的意愿,球員本身的實力,這些都缺一不可。
就像今年的燈泡組合,開季前并沒有多少人預料到他們能打得如此出色,但保羅讓權了。保羅從老大位置下來,成了二當家,數據有所下滑,戰績卻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成功的例子還有很多,兩連冠的湖人,三巨頭的凱爾特人等等。
比較失敗的例子從之前的火箭身上也能找到。哈登和霍華德的合作就一直沒達到人們對他們的預期。哈登當時想的,就是接過持球大權,而霍華德想的則是繼續當他的低位大殺器。兩個人都沒有讓權,所以自然達不到完美的契合程度。如果那時霍華德能放下身段打擋拆,今天的餅皇可輪不到卡佩拉;如果哈登能減少球權當霍華德背身單打時在外線接應的射手,那些年火箭的成就不止如此。而事實證明,他們單飛時都比合作時打得更好。單飛的哈登成了助攻王,并在MVP評選中排名第二;單飛的霍華德則證明了自己還是能拿到30+30的怪獸數據。失敗的例子也還有很多,在這里不多贅述。
說回詹姆斯,來到湖人之后,射手匱乏,詹姆斯若還是采用皇家禮炮團那一套,效果不會再像以前那么好。這次,球隊反倒是招來了隆多,比斯利這樣有持球能力的球員。或許詹姆斯可以試試放權,適度降低自己的戰力值,以提高其他球員的能力,順便練練湖人的新兵。以他的水平,用什么樣的打法都能統治,這點我并不懷疑。當然,前面也說過,想要成功,球員的實力也很重要。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遇到勇士,憑現在湖人的陣容或之前騎士的陣容,再怎么練也贏不了。結局可能會是這樣,但既然來了湖人,而不是其他即戰力強大或射手滿營的球隊,就說明詹姆斯已經有了準備。打了十幾年的套路,是時候換換了。
畢竟,化學反應這東西玄乎,會發生怎樣的改變,誰也說不準。一點小小的改變,萬一就配出了完美的配方呢?
覺得在理的朋友,點個贊關注一下專欄再走吧!定期發布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