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清玄是我喜歡的作者,當我看到共讀林清玄這本書的通知時,毫不猶豫的報名了。
? ? ? 中學的時候喜歡看《讀者文摘》、《青年文摘》,經常有林清玄的文章摘登,當時每天要溫習功課,看到清新雋永的文字,像吹來一陣清新的風,很是歡喜,但那時年少,只是簡單的喜歡文字,就像喜歡美麗的圖案,可是人到中年再讀林清玄的文章卻覺得除了文筆清新,還覺得每句話都說到心坎上了,甚至標題,“用歲月在蓮上寫詩”,“溫一壺月光下酒”……,那真正是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
? ? ? ?今天正好出差,在飛機上有兩個多小時時間,隨身帶著這本書,枯燥的旅途變得柔軟起來。
? ? ? 喜歡它的封面,一個身著紅色袈裟的小沙彌站在前方,背對著我,躁動的心自然寧靜下來。每一幅插圖,都富有禪意,配的文字,也都是畫龍點睛,可見編者的用心,那必是用一顆柔軟心來編輯,方讓我愛不釋手。
? ? ? 作者的自序是手寫稿,乍一看寫的不甚工整,然細細讀下來,卻又覺得確實字如其人,不規整中閃現靈動的美。
? ? ? 以前讀林清玄的文章時,曾經以為那是個清麗的女子,后來見到他的照片時,曾經有點回不過神來,今天讀了序后,終于明白能寫出這些文字,與他的心有關。他喜歡處處都有柔軟的象征,天上的云,夜晚的月光,遠方的山,路邊的小草,林中的霧,河里的流水……一切隨緣隨機,隨心隨意,無它,皆因他有一顆柔軟心。
? ? ?今天一口氣讀完第一章“人間有味是清歡”,正如文章所說,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這個春節我既沒出去旅游,也沒出去逛街,更沒去探親訪友,只呆在家,每天睡到自然醒,簡單喝點稀飯后,一坐一個上午看書,餓了,吃點粗茶淡飯,然后午覺,然后起來繼續看書,晚上繼續……很簡單的假期,一晃而過。我感覺這一周看的書比過去一年看的書都多,而且特別看得進,雖然是很專業的中醫經典,但是我看得津津有味,暗暗為自己的每一個會悟偷樂,我想這就是我的清歡。
? ? ? 看到“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特別贊嘆作者遣詞造句的奇妙,更驚嘆他深邃的眼光,平日,我確實會贊嘆蓮田的景觀之美,但僅僅只停留在淺層次的欣賞,“我們用一些空虛清靈的詩歌來歌頌蓮葉荷田的美,永遠也不及種蓮的人用他們的歲月和血汗在荷葉上寫詩吧”,這是怎樣一份厚重的美,有積淀的美啊!而種蓮人美在其中,不覺自己美。
? ? ? 最喜作者煮雪和溫酒的片段,感受到作者以歡喜心過生活的脈搏,我甚至閉上眼睛遐想了一下說話結冰回家烤雪的場景,更好好地想象了一下把雪屋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的景像。作者喝酒也喝得如此有情懷,用一個空瓶,把今年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嘗。我想下次彈琴的時候用一個空瓶把琴音裝起來,等夏天來的時候打開瓶蓋,細細的聆聽,溫一壺琴聲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