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茵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源泉,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容在云里。…
你有你的銅枝鐵桿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生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這首詩,是舒婷很多詩中,我最鐘愛,也可以說是最著名的一篇?!吨孪饦洹贰J前。拖袼f的那樣,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尊重,獨立,平等,同甘共苦卻不乏詩意的愛。
這也是我信奉的愛情,愛,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文章的題目,改自詩的最后一句。主題是另一種愛情。由茨威格的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說起。
文章,很短。在看這篇文章之前,看過好幾篇書評,簡介。心頭并無多大感觸。甚至,覺得小說的情節設定毫無新意,莫名其妙,時代感代入效果并不好。
幾十頁的篇幅,以我讀書素來走馬觀花的態度來看,一個多小時,夠了。
可是,看這篇小說的過程,并沒有我想的那么順暢。我竟情不自禁的咬文嚼字起來,并且時有中斷和聯想。因為它,真的太動人,讓人深陷其中。
我是一個,很容易講情懷的人。卻并不是一個真的容易被感動,真的容易動情的人。對很多的事物,在潛意識里總懷著一種天然的懷疑與淡漠。所以,我承認,我的情懷講的也很生硬。
記憶中,因為一部愛情主題的小說或是電影而掉淚的時刻,可以說基本沒有。
讀罷,我竟不由自主的擔心起來。因為對這篇小說,太容易給人造成偏見。如果叫那個沒有動情的我來寫,我同樣也可以寫的很多,不動聲色的,牽強的,客觀的,謙虛的,用情懷包裝,用“理智”評論那樣的寫出來。像大多數人那樣,最后來一個“總之說了這么多,我還是不能理解這么不朽而又深沉的愛,我沒有那么偉大,我也不想那么偉大…”
我想,類似的戲碼,被多少影視作品演繹過,不管是青春小說也好,近現代小說也都描繪過??墒?,我卻從來沒有理解,說實話,也沒有被感動過。我也不需要這樣的感動,也不會相信這樣的感動。
尤其是,一些斷章取義的煽情空殼,只能讓我感到有些反感。
看了電影,除了其中《琵琶語》的插曲,非常動聽之外,當然也會讓人非常失望。不過也算拍的“老實,質樸”卻沉悶,深沉的過了分,是這樣的嗎?就是這樣的嗎?
講故事,拿到中國,貼上民國的標簽,換上中國人的思維,與表達方式,我只能說,很多東西都變了。太低緩,太含蓄,同類不錯的文學作品中,有的也表現的夸張過了度。一些青春小說,則是,矯情的過了度。很刺激,但并不深刻。
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這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卻在中國式的含蓄低調內斂,浮華夸張矯情中,真的是展現出了一種我認為稱得上深刻,至少是極為真摯,極為真實的文學效果,藝術效果。
被高爾基譽為“世界上第一流的作家”“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他的其他中篇小說我還在閱讀之中,再加上年齡小,想法淺,自然沒有資格品評??墒?,我已經成為了他的粉絲。
因為這短短的一萬多字,打消了我所有的偏見和疑慮。
因為它,將我內心深處,最純潔,我也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是,最本真的東西,挖掘出來了。是強烈的代入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感同身受。
西方文學,擅長用大段的心里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潤色人物性格。可能就會導致開始的無趣與閱讀的繁雜障礙。
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就是如此,非常的細膩,真的是當之無愧的經典。(其實,并沒有讀完)??墒沁@樣,與當代,我們對小說的“多語言話”的快餐需求對比,是矛盾的。
我們太習慣在網絡上的碎片信息中提取關鍵的“知識”和“道理”了,貌似我們懂的很多,不管是情感,勵志,或者是夢想,現實…我們總可以拿這些東西來“指點江山”“告誡后人”“抒發情懷”或者是反其道而行的“毒舌腹黑”,“毀三觀”。
于是,我們處于一個什么都應該相信,又什么都不能相信的時代。否則,不會有人說你單純,只是“傻”而已。
就會有人告誡你“姑娘啊,你要先做好自己,你這樣卑微的付出,只會讓人更不珍惜你”
“不愛就是不愛,不管你做的多好,放手吧,為了愛,搭上自己的時間和青春太不值得”潛臺詞就是,你這樣陷進去,真是沒出息。姑娘啊,我告訴你,生命中不只有愛情,世界這么大,要好好修煉自己才會獲得更好的愛。
“這只是他的花言巧語而已,得到你,也無非是酒后的吹捧談資,你還真以為他會信守什么承諾啊,你和其他的東西相比,其實什么都不是”
“這就是男人的一種慣用手段罷了,你還真以為自己多獨特啊,和你曖昧幾句,你還真動心了啊”
“人家只是勾勾手指,你還真主動送上門啊”
“你還真以為自己能感動誰,能喚醒誰啊”
“姑娘,你還太小,還沒有走入社會,見得人,經歷的事還太少,還不了解人性,你口中所謂的愛,愛的人,可能長大之后,自己都會覺得好笑”…
“愛情不是像你想的那樣純粹,也不是個童話,哎…姑娘,你以后可能就會懂了”
于是,人人都告誡你,擦亮眼睛,別被騙了,保護好自己…
可是沒人告訴你,該怎么擦亮眼睛。
于是,你就真的覺得好像,覺得自己的爭取和堅持,就是一場笑話。既不會感動對方,也不會感動別人。至于自己,更是若干年后,無所謂的一笑。然后,感嘆下,“現實不是童話。我要堅強起來,瀟灑一點,該放手就放手,活出自己的風格。”然后,為自己的理智點贊。
貌似,相信童話的姑娘都太“單純”
而這樣故事中的“主角”,往往是作者的小A小B朋友,向她哭訴。而本人又是一種大度的胸襟。先不說真的假的,感慨,勸慰之余,連忙寫成了文章,發到平臺上,于是點擊率暴增,會成為熱門文章,底下都是一些圍觀的群眾,來闡述自己的經歷和看法…
當然,這些話,并不是不無道理。在某種也可以說很有道理。我也承認,有些作者,真的是親身感悟,態度也比較真摯,想要告誡別人。文風,筆法也都還不錯。
可是,另一方面,仍有些相信愛情的人,為我們描繪,愛情美好純潔的模樣。
要么就是“我只是想嫁給愛情,這有錯嗎”
“面包我自己掙,你給我愛情就好”
“姑娘,希望你是因為愛情才結婚”
“離開他,我活成了更好的樣子”
“我用七年,蛻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潛臺詞就是,你看,我為了你,都變好了。很優秀,年輕,性格好,工作好,會打扮還漂亮。我也不是那么配不上你了,有好多人喜歡我呢??墒牵乙恢毕矚g你啊,你憑什么不喜歡我啊。
潛臺詞還是,沒關系,我的喜歡與你無關。不管最后的結果怎樣,我都收獲了成長,因為你有了變得更好的動力。祝福你,謝謝你。
這些人,都是好姑娘。上進,努力,獨立,優秀,有自己的事業。瀟灑可愛。她們也為自己,“愛情比”是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感到一種自豪感。
那你當然可以追求平等的愛情,我可以很愛他,不管是謙卑的自我感動,還是開放的炙熱,或是用心的澆灌與付出,重感情也好??梢詾榱朔质?,傷心的死去活來。但是很快就能調整過來,我就是我啊,我的人生還是要美好的繼續啊。
換句話說,就算失去了,那有怎么樣。本姑娘還能掙錢,不用因為錢來依靠對方什么。那又怎么樣,本姑娘還有精彩的人生。還有愛好,還有親情,有友情。甚至還有排著隊的備胎(這一點在文章中一般不會如此坦率的提及)。
于是,又是一些啪啪啪的點贊聲。豎起大拇指,該向這樣精彩的人生致敬。
于是,又會引發一些姑娘的“反思”自己的感情,甚至是人生。
當然,這些姑娘中,也有相當重感情的,真的單純善良的。
我也是她們的堅定支持者!女生,就應該是這樣,不應該成為誰的附屬,就應該漂亮的活著。
不同的人,向我們展示出了很多愛情圖景。描繪出了,很多愛情畫卷。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愛情藍圖。
于是,我們在愛情中變得小心翼翼,變得銅墻鐵壁,變得在單純的蘿莉心下為自己裝上一種叫做“硬性成熟”的軟件。甚至,早就為能夠全身而退做準備。
付出太多的人,最后分開,一定會痛苦最多。那么請問,公平嗎?值得嗎?不要告訴我,愛過了,勇敢了,一切都值得??墒悄?,真的不計較,曾經沒計較過嗎?
相信愛情的人,也不能說,這世間就是有無緣無故,無條件的愛吧。
冷靜理智的人,就會說,只有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才能吸引同樣優秀的人。
“戀愛法則”的最后,也會來一句,只要他是真心愛你的,所有的法則都沒有用。所有的愛情,都是不可復制的。
可是,這就是舒婷說的“偉大的愛情嗎”
可是,這就一定是完美的愛情,最好的樣子嗎?
這,就是“愛情”二字,真正的樣子嗎?
現在,我終于的有一點點明白了。
明白那些被自己視為“愚蠢”“無謂堅貞”人。
就像茨威格說的一句話那樣,“除了強烈的感情之外,什么,都與不朽無緣”
現在,我發自內心的相信了,至少是,我愿意相信了。
其實我這個一點戀愛經驗都沒有,懵懂無知,連愛字都不敢張口說的小女孩,是駕馭不了這部小說的。
很多成熟的大人,都覺得,寫不了評。有點無法面對。
可是,我還是要寫下來,不是說我理解的就有多么深,多么對。而是,這篇小說,有著青春的滋味,有著單純的味道。
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我想寫,并且是控制不住的想寫。盡管,我覺得心里亂亂的,有些語無倫次。不知道說什么好。
可是如果非要說,這部短篇小說,究竟帶給了我什么。
我,一定一定,要說的就是:它不是讓我相信了愛情。因為,嚴格來講,這這是一個人的愛,畢竟對方毫無感覺。因為,的確,這并不是現在社會所認可的愛情。
而是讓我看見了“愛情”,看見了愛情真正的樣子。
的確,這并不是現代社會認可,需要的愛情。
可是,真的毫無關系。
因為,這篇文章,在我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部小說,一個故事,它,并不真實,和科幻沒什么兩樣。
它,不確切的屬于任何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
它,沒有男主,女主的名字。只是,一個陌生女人,和一個男人。
它,也沒有具體的場景,沒有具體的人物。
就像是,一個夢境一樣。
沒有必要還原一個夢境,更沒必要將一個夢境打上什么標簽。
可是,這絕對不是夢境。
因為它,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到,我觸摸著書本,可以聽見里面,她和他的心跳。一下又一下,平穩而有力。
堅貞,就在這里。
愛情,就在這里。真正的,純粹的愛情。百分百的愛情。
什么都沒有,沒有公不公平,沒有一絲計較,沒有平不平等,沒有世俗的眼光,甚至都沒有自我,沒有追求……
這是一個女人的一生,和她能給的全部。就連生命也是如此。
“倘若我的死會使你感到痛苦,那我就不會死了”
“哪怕,我已經死在床上,假如你呼喚我,我就會立即獲得一種力量,站起身來,跟著你走”……
贊同?或是不贊同?想成為她,排斥成為她?值得,或是不值得?
這些問題,真的毫無意義。
這篇小說,不是為了警示人們什么,也不是要我們爭辯什么。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以這個社會的衡量標準,以自己的角度,對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她愛了一生的男人都毫不了解的“陌生女人”,評判什么。
它,只是展示,是敘述。只是,將“愛”這個字,最大程度的擴大,擴大到最大的程度。告訴我們,這,就是愛的最大潛力。
而她,恰恰是那個,真的將愛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的女人。僅此而已。
就像,一個將人的大腦的所有功能全部開發出來的人,換言之,最最不可思議的科幻片里的人物。請問,我們有必要用我們所擁有的有限的常識去評價什么嗎?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會理解這樣的人。
就像,我們沒有必要對這個陌生女人,表示什么同情,什么惋惜,為她不值,因為,同樣,這也是我們不能理解的。我們每一個正常人,都不能理解的。
就像,我們不可能把大腦的全部智商都開發來,全部功能都利用起來。就像,我們不能凈化人性,我們更不可能把愛的潛力發揮到最大。
拓展了說,社會還是有那么大的貧富差異,生態還是有那么多不可避免的資源能源浪費等等。
盡管如此,但是,人的進化還是合理的。因為,我們現有的智商,和所謂情商的普遍開發程度,已經能滿足我們的生活基本需要。地球生物圈的構建,也能夠基本滿足全人類的生存需要。種種構建了我們的價值體系,我們普遍的認為正確的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愛情怎么可能純粹。
在這種普遍認知下,載復雜社會現實,與生活的重壓之下,我們需要追求,享受,平衡的東西,太多,太多,真的太多。我們追求成功,追求愛,追求享受,也追求一些高尚的東西。
這些東西,可以說在絕大部分占去了愛情的空間,于是,我們自然而然將愛情的上限規定到一個固定值。然后在其上下波動一些。
不管是愛情“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是,真的是“愛無能”。都無可厚非。都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活法。
可是,那個固定值,其實,并非愛的最大潛力。
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對愛的設定中,它勢必要“接地氣”,勢必要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我們不是活在天上,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染世之塵埃。
于此同時,愛也就一定,要與公平,與利益,與得失,與責任,與原則,與尊嚴,與自己的主觀感受等等聯系在一起。
這些,也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求。我們也認為,天經地義。
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愛的標配。不是愛的需求。
我們愛的潛力,也只是根據所處環境,自身性格等等的因素,我們開發的程度不同罷了。
但是,不管你開發的如何,不管你相不相信。都要承認,它,愛的最大的潛力,它就在那里。
就像智商的載體是一顆真實存在的頭顱。使我們生命的保障。是我們的“首級”。
可是,我們“情商”的載體在哪呢?也許,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就算我們自己不能意識的到,它也時時刻刻都在哪里,一下一下的搏動。只要,我們還有生命,它就絕不會停止。
因為,它就在我們的心里,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毫無例外。
它同樣是我們的命脈。
那么是不是,愛,就像呼吸一樣重要呢?
可是愛,也像呼吸一樣,你有時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將你周圍所有的氧氣全部抽走。你不能活。
那么,如果,你身邊所有愛的人都失去呢?你問問自己,能活嗎?
茨威格的小說,另一個放大點,就在于,他將愛的所有載體都放在了“愛情”上面。
那么,失去了一個人,就失去了全世界。失去了全部活著的動力??此瓶鋸?,但其實,毫不夸張。
雖然,我們不能理解,她的“超能力”那么,從這種層面上,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嘗試著理解,一生,只為一個人而活的希望了呢。
對,就是希望,不是絕望。
明明是一個可憐的女人,付出一切卻什么都得不到的絕望故事。
但是讀罷,心里卻沒有涌現悲情。
平和,而真切的感動。
科幻的愛,是不朽的,是偉大的。
關于愛情這個永恒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有自己的故事,自己心中的樣子。
沒有體會過,但是看過,聽過,那么多有關愛情的故事。懷疑過,搖擺過,淡漠過。我也要坦率的承認,幻想,憧憬過,到底什么,才算是好的愛情。
可是,我從來都沒有真正意識到,好的愛情,就是你,獨一無二的潛力。
就算那個“陌生女人”一樣,讓人無法理解。
因為,與眾不同,
所以,并不是最符合現有社會的認知的愛情,就是最好的愛情。
因為,真正的愛情,只有一種模樣。
只有三個字;
我想對你說
“我愿意”。
——完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