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睿的周記(2019.3.4-3.10)
一、成長點滴
年初從生產經營單位換到了機關行政單位,經歷了年底檢查和年初計劃后,感覺自己從當初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已經逐步過渡到了沉穩應對,其間當然有前任師傅的指點和幫助,也有其他兄弟單位同行的點撥,但更重要的是我還是有一定自學能力。
時間再倒轉到2016年,剛接手勘查施工單位的時候也是一臉蒙圈,生產施工倒是可以交給下面項目負責去操持,反正他們干了幾十年了換誰管理他們都無所謂。重要的是經營不好整,一方面專業技術知識不懂,什么技術要求、施工質量管控、驗收標準都是一抹黑;另一方面經營的套路不懂,且不談通用的談判技巧、開價竅門等,就連成本如何核算、利潤從哪掙也不太明白,說白了就是都不知道這么去談生意,對于接回來會不會虧心里都沒個清白賬。剛開始很難,白天處理日常事務,晚上就K書,但畢竟不是工科科班出身,效果不明顯。后來不斷的拜訪客戶后,一個哥們教我,說客戶營銷不懂的話很簡單,你先去拜訪第一個,把他說的行業趨勢、市場動態、甚至業內奇聞逸事都記下來,再跟第二個客戶說第一個的話,以此循環,你會發現慢慢的你說的話都成了內行話,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論也是儼然半個專家了。我踐行了這個辦法,效果顯著,轉眼三年一晃而過,沒想到自己負責這么個基層一線施工單位也能行,所以說我感覺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學能力太重要了。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中國人在出生時的壽命預期,從 1960 年的 47 歲,增長到了 2016 年的 76 歲,56 年間的增幅竟然由 74.39% 之多!也就是說我們這代八零后大概率是要活過八十的,而我們的后代百歲都有可能。這么長的時間配上這么快速發展的社會,我想對于畢業后就不摸書本的人來說,可能會舉步維艱,比不上現在被我們嘲笑落伍的老年人。
二、生活感悟
馬伯庸的小說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你若想讓人對一件事實深信不疑,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自己發現這個事實,最最好是指引他花了一番艱辛的努力后恰巧從你的破綻中發現這個事實。說起來有點繞,但你想想很多騙術都是基于此,比如爛大街的前面人掉錢包,后面人邀請你分贓,他讓你親眼目睹然后你還得掏點錢封后面人的嘴,才能拿到得來不易的鼓鼓的錢包。
你想想那句魔咒:我跟你講個秘密,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啊。這句話一說必然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很容易人們就被你引到你想要的方向了。而以前看電視購物也是,導購經常說錯價格,明明998說成698,然后捂嘴抱歉,最后老板一拍板,算了,今天再讓200的利,有些人就會躍躍欲試了。
洞察人性并不是讓你去給人家洗腦,只是讓你不要在被人賣了后還樂呵呵幫人家數錢。
三、文體空間
武漢卓爾開門紅!闊別多年又回到中超聯賽,真心替子弟兵高興,想來武漢足球隊還是挺有武漢硬氣的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當年不服判決堅持不交罰款,最終整體退出聯賽。過往的記憶都埋在心底,現在咱們不是又回來了嗎?一時的落寞不能決定你的實力,最終人生很長,像一個馬拉松比賽,只有不斷為了卓越而努力,方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以上。